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港交所上市旅企2024年报业绩:携程稳居市值第一

作者:品橙旅游

整体而言,2024年港交所旅游上市公司整体向好,增收不增利表现减弱。旅游上市公司在规模化营收方面持续向好,但在盈利表现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品橙旅游】截至目前,2024年,港交所上市的旅游公司业绩已经出炉。从数据来看,以携程、同程为代表的OTA业绩大涨,携程更是在市值、业绩等多方面创下历史新高;国内旅游市场在酒店领域的华住集团收益良好;香港中旅的核心景区业务成为制约整体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签证收入和利润下降明显;民航领域的中航信受惠于航运恢复,获益颇丰。免税领域的中国中免在营收、利润、市值等方面均下滑。

海外旅游市场在不同目的地差异化明显。在澳门的瀛海集团亏损收窄,营收规模也有所增长;而主营塞班和关岛酒店的海天地悦旅,则受客源群体限制,收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受国际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日本旅行的途屹控股,有所斩获。

整体而言,2024年港交所旅游上市公司整体向好,增收不增利表现减弱。旅游上市公司在规模化营收方面持续向好,但在盈利表现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微信图片_20250403093553

港交所上市旅游企业2024年业绩报告核心业绩数据,有以下亮点:

  • 2024年,港交所上市旅游企业营收总额前3名为:中国中免(564.74亿元,同降16.38%)、携程集团-S(533亿元,同增20.00%)、华住集团-S(238.91亿元,同增9.18%)。
  •  2024年,港交所上市旅游企业净利润总额前3名为:携程集团-S(172亿元,同增72%)、中国中免(42.67亿元,同降36.44%)、华住集团-S(30.48亿元,同降25.39%)。

表1_page-0001 表2_page-0001

OTA业绩大涨,市值创新高

OTA在2024年表现不俗。2024年,携程实现净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上升20%;归母净利润为171亿元,同比增长超72%,创历年新高。其中,分业务来看,2024年,携程住宿预订营收为216.12亿元,同比增长25%;交通票务收入为203.01亿元,增长10%;旅游度假业务营收43.36亿元,同增38%;商旅管理业务营收25.02亿元,上升11%。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以来,携程股价经历两波高峰,特别是2024年9月以来,股价一路上扬。携程港股股价自2024年初的275港元/股,到年底达到了537港元/股,市值达到3496亿港元,在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成为市值最高的旅游上市公司。

同程旅行的表现也突出。2024年,同程旅行实现营收173.4亿元,同比增长45.8%,经调整EBITDA达40.5亿元,同比增长29.7%;经调整净利润27.9亿元。其中,旅行交通业务收入达到72.3亿元,同比增长19.9%;住宿业务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9.7%。线上度假业务在内的其他收入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35.5%;国际机票票量同比增长超过130%,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过110%。2024年,同程旅行股价受市场环境影响有所波动,但自9月份以来,股价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2024年底,同程旅行市值较年初增长26%,达到423.6亿港元。

国内旅游市场有好有坏

华住集团作为港交所的酒店上市集团,2024年,华住集团收入为239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为30亿元。其中,华住中国的收入为190亿元,同比增长9.1%,净利润为36亿元;华住国际收入为49亿元,同比增长9.6%。

2024年,香港中旅实现综合收入46.27亿港元,同比增长3%;股东应占利润1.06亿港元,较上年减少56%。主要受累于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缩水2.04亿港元,该项损失占利润降幅比重约七成。香港中旅业务板块呈现明显分化态势:酒店与客运业务表现突出,营收分别实现18%和11%增长;然而作为核心业务的旅游景区及相关业务收入增长仅为2%,达到23.45亿港元,利润仅为0.14亿港元。旅游签证收入约为3.44亿港元,利润为1.76亿港元,分别减少27%和30%。

主要从事航空信息技术服务、航司票代等业务的中国民航信息网络,2024年营业总收入88.23亿元,同比增长26.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4亿元,同比增长48.3%。其中,航空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集团2024年总收入的48.9%,收入为43.187亿元,同比增加12.2%;系统集成服务收入占集团2024年总收入的21.4%,收入人民币18.877亿元,同比增加89.9%。总体而言,2024年中国民航由恢复发展转向增量提质,国内客运规模已超过2019年同期,创历史新高,国际客运航班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八成以上。

2024年,中国中免营业收入约564.74亿元,同比减少16.38%;归母净利润约42.67亿元,同比减少36.44%。从收入构成来看,2024年中国中免的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约386.66亿元,同比减少12.58%;有税商品销售收入约170.95亿元,同比减少23.49%。按地区收入来看,海南地区营业收入为288.92亿元,同比下降27.13%;上海地区营业收入为160.35亿元,同比下降10.02%。主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出境游开放,部分消费外流所致。另外,截至2024年底,中国中免的市值不足1100亿港元,持续震荡下跌。

摄图网_401695353_股市下跌(企业商用)

©摄图网

 海外旅游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瀛海集团作为少数选择在GME上市的旅游公司之一,专注于澳门酒店、汽车租赁等业务。2024年,瀛海集团收益1.05亿港元,同比增长10%,净亏损951.4万港元,同比扩大273%。亏损增加主要由于薪资开支增加,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等。

主要在塞班及关岛海域经营酒店的海天地悦旅,2024年收入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亏损0.14亿美元,亏损减少22%。2024年,关岛接待游客超73.9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的44.4%;塞班接待游客约为22.9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的47.0%。关岛受韩国和日本游客群体影响较大,塞班主要受中国(香港)航班班次影响显著。关岛业务的总收益较2023年增加4.3%,而塞班业务的总收益较2023年增加38.4%。海天地悦旅亏损减少的原因除了收益增加,还在于削减成本和改善运营所致。

专注于向华东地区提供日本旅行团及自由行产品的途屹控股,2024年收益2.14亿元,同比增长130.7%,股东应占溢利989万元,同比增长10.9%。主要归结于日本疲软的日元环境,导致日本成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旅客出游的重要选择。

私有化与拟上市成新常态

2024年,对港交所旅游上市群体而言,最大的变数是复星旅游文化私有化退市。

2024年12月,复星旅游文化决定私有化退市,以7.8港元/股的价格回购其股票,总耗资超过20亿港元。2025年3月19日,复星旅游文化私有化退市的总体市值约为为96.47亿港元。

复星旅游文化的私有化的原因并不出人意料。同绝大多数港交所旅游上市公司面临的困境一样,股价的持续低迷,且交易不活跃,导致其在股权融资上受限。

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旅游公司们对港交所的向往。

2024年11月,主要运营航管家和高铁管家两款App的活力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活力集团继于2017年在国内新三板市场挂牌,2019年接受国内上市辅导后,最终选择港交所作为融资平台。

无独有偶。2025年1月,印象股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其标志性的产品是由“印象铁三角”打造的《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股份的资本市场发展路径与活力集团如出一辙。先是于2017年挂牌新三板至今,2020年谋求冲上北交所,却最终走向了港交所。

(梁青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港交所上市旅企2024年报业绩:携程稳居市值第一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