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6部门对外公布了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航空与旅游的融合创新发展,不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新时期民航业跨越式发展寻得市场突破口,还能够有效扩大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范畴。
当前,国内的航旅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赖于政府主导在规划协同、政策衔接、培育主体和示范发展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其发展。
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更高的运行效率、更好的服务水平、更强的市场能力主动融入旅游业,谋求更好的发展,对于国内民航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航旅融合互惠互利
例如,在海南省,多个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直达航班的方式,让游客更加便利地穿梭于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云南省则围绕丽江、芒市、西双版纳3个次区域枢纽机场,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飞网络,满足旅行社产品“不走回头路”的需要。
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航空公司和旅游企业也在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共同推动签订以散客为主要对象的“机+景”“机+车”“机+酒”等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以团队旅客为对象的“机+旅”合作模式。航空公司和旅游企业甚至还合作推出了“航空旅游”“低空游”“主题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民航业和旅游业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不仅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提供数据支持,还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此外,目的地机场作为航空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接待能力,带动跨省跨境游产品开发,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目的地机场通过与OTA重点围绕打造一站式旅客服务、搭建联合营销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创新、协助完善航线网络、开展地域特色航空文化主题活动、旅游航线开拓运营、合作开通旅游包机等,丰富机场“空铁联运”产品、搭建“空地一体”交通服务网络、为旅客呈现最优接驳时间和最佳行程,实现联程出行的“最优解”。
民航和文化旅游是天然的战略伙伴,随着人们对旅游和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大,航旅融合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教授赵巍表示,据国内和国际不完全统计,旅游客流大约占到民航客流的30%至40%左右,民航业开展航旅融合产品创新方兴未艾。航旅融合需要围绕主题产品进行全服务链创新和客户价值创造,对于民航业来说,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都是值得探索创新的热点话题。
此外,航旅融合产品互惠互利,对于民航业务拓展和旅游市场开发价值巨大,发展空间非常大。
典型案例的示范性作用
2022年1月,《“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6个部门联合发文,宣布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同年10月,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10个、典型案例36个,正式对外公布。《江西机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鄂尔多斯机场“干支通、全网联”交旅融合案例》《张掖丹霞景区低空旅游产品》位列36个典型案例之中。
其中,《江西机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突出展示江西红色旅游目的地相关介绍,宣传首都机场各成员机场所在城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并设置了专属的南昌机场机票优惠券领用入口。同时,对涉及的航线上线“红色旅游专享”专属标签,在机票预订流程中增加了多种附属权益赠送,让用户享受更多的服务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机场的航空+红色旅游主题营销活动,开拓了航空淡季营销新思路,推广了江西特色红色旅游资源。
《鄂尔多斯机场“干支通、全网联”交旅融合》在打造“干线+支线+通航”三网融合新模式与服务品牌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助力“人享其行”,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为全国支线航空和通航短途运输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实践、新理论、新方案。
在《在张掖丹霞景区低空旅游产品》中,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抢抓低空旅游业及产品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将低空旅游项目作为打造七彩丹霞休闲观光游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低空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由传统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低空旅游大发展,形成了低空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化、品牌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新格局。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表示,推动民航规划和红色旅游规划进行有效衔接的最终目标就是改善红色旅游目的地可达性、便捷性、稳定性、效率性,加速推动并努力实现以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升级红色旅游产业。此次公布的《江西机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是江西推动航空和旅游业进一步融合的重大举措。
綦琦认为,短期内,国际出行或国际旅游大面积恢复周期可能会被拉长,这恰恰是发展类似红色旅游这种国内特色旅游,或者说把旅游产品转向中高端化的一个好机会。而在传统景区、优质旅游地等推出低空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
“现在行业主管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航空与旅游业的融合,上述3个航旅融合案例入选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性作用。”綦琦说。
©摄图网
优先构建利益共享机制
然而,有业内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国内民航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产业规模并不大,而且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目前,由于国内缺乏针专门对航旅融合成体系的法律法规和细则,导致了航旅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甚至政策供需两端处于“一头冷一头热”的状态。
接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作为航旅融合发展前置性条件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通用航空机场体系还远未形成网络,制约了航旅融合的发展。
然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航旅融合是一个跨行业的领域,涉及到的服务环节较多,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消费者的出行体验。
再者,缺乏专业人才。航旅融合需要既懂旅游又懂航空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国内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
最后,数据信息共享不足。航旅融合需要多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但目前国内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航旅融合的发展。
赵巍建议,未来的航旅融合需要围绕航空业务增长和旅游业务增长,大力拓展精品旅游航线,大力挖掘旅游主题价值,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满意度和主题产品吸引力。
綦琦认为,推动航空和旅游业相互融合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各方能否优先构建利益共享机制。
航旅融合最重要的,就是引入外部消费,把外省和境外的客人引进来。但航空公司飞支线航线,低票价往往会让航空公司亏损,所以需要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补贴。但很多地方政府却认为,就算航司把游客送来了,对地方的经济也起不到太大的促进作用。但恰恰是因为高端的客源来了,目的城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才会被盘活。
“其实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一些典型的航空和旅游业融合案例来推动相关市场主体协调一致。”綦琦表示,“先把生态圈做起来,大家才能获益。”
上海航空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靳黎军认为,通过航旅融合能够产生流量、增加流量、引导流量,最终赋能目的地。
实现航旅真正的融合发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办即成,它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把目光放长远。綦琦呼吁,航空公司、机场运营、地方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参与主体,要少些急功近利、涸泽而渔,少些追求立竿见影,多些战略定力、战术坚持,多些立足长期目标。(品橙旅游Jack)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航空+旅游”开启文旅产业聚变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