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夜市“变形记”:从小商品到潮经济

来源:光明日报

随着气温升高,夜市迎来了人潮涌动,也开启了今夏夜经济的一片火热。与传统夜市相比,如今的夜市不止于吃喝,还包括了阅读学习、非遗欣赏、体育健身等多种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夜市里的年轻摊主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而且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气温升高,夜市迎来了人潮涌动,也开启了今夏夜经济的一片火热。与传统夜市相比,如今的夜市不止于吃喝,还包括了阅读学习、非遗欣赏、体育健身等多种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夜市里的年轻摊主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而且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恢复和提振消费,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支持夜市经济或打造夜市品牌。在确保公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不影响市容环境的前提下,如何依托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支持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近日,记者走访夜市,感受浓浓的烟火气,寻找问题答案。

  四川成都,游客乘船夜游锦江。新华社发
午夜时分,杭州的街道褪去了白日的热闹,逐渐陷入宁静。在西湖边的武林夜市,95后花店摊主郝赫正在收拾摊位,今天的忙碌才进行到一半。

“收完摊回到家大概是凌晨一点。简单吃口饭,就要为明天出摊做准备。”郝赫说。修剪醒花、提货调货、摆置摊位——小小的摊位凝结着年轻人辛勤的汗水,也编织着温馨的梦想。“我的女友很喜欢鲜花,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花店。”郝赫笑着说。

“武林夜市目前有240多个摊位,非遗文化、网红产品、潮流精品应有尽有。摊主和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夜市负责人叶连忠热情地介绍,“今年以来,每天客流量都有五六万人次。节假日的时候更是人流如潮。前不久的端午节,我们给游客和商户送粽子,营造节日氛围。夜市对我们而言就像温暖的家。”

年轻人“激活”了传统夜市

在武林路,大大小小的摊位整齐排布,欢声笑语的人们鱼贯其间。记者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郝赫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我因工作来到杭州,和朋友们溜达到武林夜市,就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了。”郝赫一直渴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在他看来,夜市摆摊的门槛低、投资小、灵活度高,不失为一个创业的好机会。经过一番申请和培训,2021年他决定以全职的方式摆摊。

然而,在夜市摆摊真的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吗?夜市摆摊到底赚不赚钱?

“这事儿说不好,有时候卖得多有时候卖得少。”郝赫介绍,“平均一晚上客流量大概50到70人,节假日多一些,日平均流水1000至2000元。”虽然没有上一份工作挣得多,但基本能维持生活。比起收入,郝赫更在乎的是在夜市能和很多人交流互动,不断积累人脉,为自己扎根杭州提供更多可能。他明确表示,短期内还会继续干下去。

郝赫的鲜花摊虽不大,但也精心设计。“我的客人主要是年轻人。在摊位正中央,我以多头玫瑰作为主花,上一排摆放百合、雏菊等受欢迎的种类,旁边搭配满天星等配花。在特殊节日,我会换上应景的花。”各色争艳花束、星星点点的串灯、精美手绘的价格单,构成夜市独有的浪漫一角。

小摊位,大民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主任李军凯表示,夜市发挥着打通城市生活“毛细血管”的作用,体量虽小,但可成为自我雇佣和各种灵活就业的杠杆。李军凯观察到,夜市越来越受年轻人追捧。“年轻摊主更加注重设计感,更具创新性”。

年轻人的加入“激活”了传统夜市。“相较于2020年初,夜市形态日益多样化,不断与夜间经济、露营经济、网红经济等融合出新型夜市模式。例如非遗集市、文创集市、后备箱集市等。”李军凯说。

这些变化,叶连忠都看在眼里。“想当初,我也曾是一名摊主。”他回忆起自己与武林夜市的故事,感慨不已。“十年来,夜市的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在路面上支个摊、还个价,到今天各类打卡点、网红点的出现,实现了从小商品到潮经济的跨越。”在他看来,好的体验感、轻松的氛围感,正是夜市魅力所在。

端午假期前后,放眼全国,各具特色的夜市深受群众欢迎。在河南南阳,一缕缕中药香飘进了夜市,专家义诊、中药养生膳食指导、现场针灸吸引了广大市民驻足体验。在江苏扬州,“反诈摊位”摆进了夜市,这是当地警方为宣传反诈知识策划的活动,“反诈水果套圈”和“反诈气球射击”活动尤其受群众青睐。

“个性化的经营方式、分众化的经营业态能够更好满足群众夜间消费需求,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军凯说。

设摊管理“疏堵结合”

随着夜市的兴起,质疑和投诉也时有出现。作为经常被认为“非正规”、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经济形式,夜市常常存在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卫生堪忧等问题,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困境。

广州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街坊近日反映,地铁站附近大量夜宵摊占道经营,自发形成了一条“美食街”。原本是双车道的进村道路只剩单车道,过往车辆需要相互避让。为此,当地村委已安排治安队每天定点在现场维持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现象。但临时的疏导并非长久之计,这个热闹又带来烟火气的夜市亟待规范管理。

此外,目前很火的“后备箱集市”存在保障不全、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虽然一般都要求具备三证才可经营,但实践中,车队的高流动性、高机动性,增大了卫生消防、产品质量保障的难度。许多车队的套路都类似,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将线上流量导入线下,线上获客、线下获利。一位后备箱集市筹办者坦言:“还没火多久,就已经陷入了同质化的状况。”

那么,在有人喜欢夜市烟火气,有人嫌乱象多的情况下,夜市到底是去是留?如果保留夜市,烟火气如何与文明风并肩同行?

“部分城市对夜市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允许摊贩占道经营,给居民生活带来困难和不便,反映出简单化的管理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直言,“为了更好促进夜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社会、公众等主体多方协同,合作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把夜市经济打造成便民惠民富民新的增长点。”

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比如,河南省许昌市印发的《关于规范中心城区夏季餐饮夜市经营秩序的通知》,就提出“五统一、三严禁、一规范”的要求,即统一外摆时间、统一无烟炉具、统一地面铺设、统一垃圾容器、统一温馨提示;严禁阻碍交通、严禁噪声扰民、严禁乱搭棚庵,以及确保规范经营。再比如,号称“上海最大的夜市”泗泾夜市为保障食品安全,夜市外摆摊位按照“准入制”管理,由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审核从业者健康证明、身份信息、卫生许可证等,通过后再行营业,提高市民和摊主的安全感。

在许光建看来,设摊管理必须做到放而有序,管而有度,服务不留空白。“通过引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合作治理模式,能够合理分配城市执法资源,以分片区、分时段的方式对夜市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经营主体自治意识、摊位商贩自律意识。”许光建表示,“管理部门亦应采取灵活多变、包容性强的执法方式,在合理执法的基础上加强相互沟通、资源投入,同时善于借助互联网力量构建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经营动态,对违规行为及时干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文化消费平添城市韵味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除了有形的商品,夜市还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生活体验。

在武林夜市诸多摊位中,现场作画的“面鬼儿”引人驻足观看。“‘面鬼儿’一词起源于南宋,是脸谱、面具之意,是融合了北方儿化音的杭州方言。”“杭州面鬼儿”非遗传承人曹志林介绍。

“考虑到夜市的年轻人比较多,我在图案设计上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同时也会制作带有同款图案的扇子、手提袋等实用产品,供大家挑选。”在来武林夜市之前,曹志林已经有20多年的摆摊经验。作为一个“老杭州”,“面鬼儿”对于他的意义远大于一门谋生的手艺。曹志林坦言:“‘面鬼儿’相对小众一些,这么多年来,可戴在脸上的纸质面具一直是卖35元一张,从未变过。”而夜市能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遗传统工艺,这让他感到很自豪。

“夜市的发展,实则折射了城市文化的两个面向。”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新鑫表示,“一方面,作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方式,小小摊位承载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是展现市民文化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集功能性、观赏性、文化性为一体的集市街区,能够作为本地特色文化符号,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擦亮一张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刘新鑫进一步表示:“无论是淄博烧烤所折射的厚道诚信的齐文化,还是以武汉户部巷、吉庆街为代表的宵夜江湖,抑或是被誉为‘新疆之窗’的‘大巴扎’,都体现了夜市在文化层面的高度延展性。”

“而从心理层面看,夜市之所以能吸引巨大流量,离不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刘新鑫解释道,“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和人难免会产生一种疏离感。而夜市的发展则打破了这种局限,让我们无论是亲身前往,还是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到烟火气背后的人情味。”

为夜市赋予更多人文情怀,方能让城市在烟火气中长足繁盛。

原题:《夜市“变形记”:从小商品到潮经济》王禹欣 李婷)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夜市“变形记”:从小商品到潮经济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