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陕西:推进果业种植、乡村旅游、搬迁扶持工作

来源:人民网

近日,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组走进陕西省渭南、商洛、安康等地,探访陕南山水间的幸福生活。果业种植、乡村旅游、搬迁扶持……各地资源禀赋、发展路径不同,但所到之处相通相融的,是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

近日,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组走进陕西省渭南、商洛、安康等地,探访陕南山水间的幸福生活。果业种植、乡村旅游、搬迁扶持……各地资源禀赋、发展路径不同,但所到之处相通相融的,是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陕西干部群众用满满的干劲、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扎扎实实的获得感。

“种”下致富希望

伴着阵阵果香,调研组记者来到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的大棚里,一棵棵冬枣树上挂满了簇簇绿果,压弯了枝头。

“我和亲戚朋友一道,承包了70多亩冬枣。”枣农朱宏涛掰着手指算起账来,“按近来的行情,每斤冬枣能卖近10元,粗略估计,今年纯收入几十万元没问题。”

冬枣是小坡村民的“幸福果”,推动了村里人均收入从20年前的不到1000元,增至如今的2.5万元以上。

搁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小坡村地处黄河岸边,过去被河水漫灌后,不少地方成了盐碱地,许多田地都撂荒了。“种一葫芦收半瓢,不值!”

怎么办?幸福生活只能靠奋斗。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带领大家,因地制宜种植耐盐碱的枣树。大伙儿引洛下滩,修成18公里水渠,让枣树喝上“甜水”。

“枣树长在大棚里,挂果后还要盖棉被。”薛安全说,在专家指导下,村民不断改良技术,冬枣上市时间也提到了5月中下旬。冬枣变“夏枣”,身价倍增。行情最好的时候,远销至“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地区。

“近年来,小坡村里青壮年越来越多。”薛安全说,有的年轻人成了专业技术工,“除了管理自家枣园,还去别家园子里帮忙,一年又多挣好几万元。”

加快棚体升级改造、打造冬枣小镇、网络直播带货……如今,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1.2亿元的小坡村,成了十里八乡的标杆。像这样的“亿元村”,大荔县还有11个。目前,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50亿元。薛安全计划着,再扩大数千亩钢架棉被大棚,“力争让全村冬枣总产值突破2亿元”。

近年来,陕西深化果业强省战略,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强化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1年,陕西果业增加值660亿元,比上年增加70亿元。

“游”出美丽经济

重峦叠嶂,苍翠欲滴。跟随夏日阳光,调研组记者走进终南山寨。

终南山寨地处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西沟峡,山石铺路、砖石筑墙,有“老屋珍藏馆、山居大观园”之称。凭着山水美景,这里的乡村旅游日渐红火。

放眼山寨,建筑形态以“秦岭老宅”为主,凝重拙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与居民生产生活用具有机融合。“让人既能欣赏自然之美,又能感受浓浓乡情。”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

特色旅游,富民兴业。山寨中,专门为村民修建了一批青砖灰瓦的传统住宅,名为“佬林客栈”。“经过培训,我们开办了农家乐、民宿。自主创业,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佬林客栈梅华堂业主陈道凤说。

不远处的山寨老街,年过六旬的蔡定顺夫妻俩开了一家糍粑店。自己打制的土豆糍粑,成为街上的畅销小吃。“大碗15元、小碗10元。”蔡定顺的妻子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1000多元。”

记者此前曾采访过豆腐坊老板杨传红。再访故人,邻居笑言:“老杨不在家。卖豆腐挣了钱,这阵子旅游去了。”

探索乡村游,走上致富路。行走朱家湾,土墙柴门、篱笆田垄、青山古树、本色民居,浑然一体。

“游客选择民宿,不光是休闲放松,也是想体验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毛家锋说,“我们‘就地取材’,用原有建筑方式,将独特的乡村韵味浸入民宿细节。”

在调研组成员、古巴籍媒体人亚瑟夫看来,朱家湾村整理闲置房屋,与运营企业合作,以租赁形式打造个性化、订制式特色民宿,既丰富了游客体验,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这样的乡村发展很有启发性,值得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借鉴。”

如今,朱家湾村的乡村旅游还多了运动休闲元素——滑索过涧、荡绳过河、高空漂流……活动越发丰富多彩。

纵观三秦大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如今,越来越多村庄持续发力,做优做强乡村旅游,让老百姓乐享“美丽经济”。

“搬”进幸福生活

穿过崇山峻岭,调研组记者来到秦巴山区深处的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一排排灰白相间的安置楼映入眼帘。

平利县康士利玩具有限公司车间内,35岁的汪敏正操作缝纫机,动作敏捷又干练。“今天的任务是给玩具熊缝耳朵,熟练工10秒钟就能做一件。”汪敏手里活计不停,“社区工厂按件计酬,每月能挣2500元。”

汪敏老家在东河村,谷狭沟深。“那会儿住山上,走到最近的公路,也要半个多小时。”说起过去她连连摇头,“日用品全靠竹篓背,吃水全靠扁担挑。这些都不算啥,娃娃上学最难。”

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后,汪敏一家告别山上老屋,搬进锦屏社区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宽敞又明亮。附近的社区工厂招工,她应聘上岗,几年下来已成熟练工。“家门口上班,照顾老人、娃娃不耽误。儿子上学就在镇子上,非常方便。”

漫步锦屏社区,楼房排列齐整,道路平坦整洁,超市、学校、医院、公交站等设施一应俱全。4家社区工厂里,200多名居民加工毛绒玩具、制作电子元件,“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就近增收,就近致富。

社区里如今还开了“安心菜园”,每个搬迁户可种一分地,吃菜不花钱。“今年,我种了辣椒、茄子、韭菜、四季豆……”菜篮满满,汪敏满心欢喜。“不光是小菜园,我们还从小库房、小管家、小餐厅等‘十小工程’入手,优化公共服务,让大家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

去年至今,陕西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省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社区服务场所全覆盖。“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陕西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题:《富民兴业,结出幸福果》)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陕西:推进果业种植、乡村旅游、搬迁扶持工作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