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从逛到学,乡村旅游的再升级

作者:品橙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 “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专题,继第一批113条线路后,第二批128条线路也已推出,而且这一季的主题是“乡村是座博物馆”。

【品橙旅游】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大部分根植于乡野。正因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 “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专题,继第一批113条线路后,第二批128条线路也已推出,而且这一季的主题是“乡村是座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20729085823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乡村旅游和创意产品指导处相关负责同志在诠释这一主题时表示,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地,乡村旅游是当下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在促进消费与提升、乡土研学、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贴近文化与生活的方式,可以使人达到“逛博物馆”的感知。

据高德数据显示,第一批线路上线后,约有33.1万人导航并前往相关乡村进行游览,一些重点村镇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而这一季,能否继续上一季的佳绩?乡村是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乡村旅游:一种生活方式、学习途径

曾经,“农村”是落后经济的代名词,现在,我们在重新认识这片传统的土地,乡村旅游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

在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的眼中,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根脉在乡村,乡村就像一座博物馆一样,蕴含着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宝藏,是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在乡村做了多年民宿的隐居乡里总经理陈长春认为,乡村“让人更像人”,可以给人带来各方面的体验。他用诗化的语言说道:

首先,它带给人以人文方面的体验。因为乡村的人际关系和城市里的人际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的人情化的社会结构更强一些。现在城市里都是被结构化了的一些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比较单一,但是如果到乡村的话,孩子们要面对更丰富的人际关系,比如说他和他的同伴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他和我们的管家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村民和村民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村子里长大一样,他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丰富,所以我觉得乡村作为一个社会学的博物馆,可以在接触社会、接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方面给人们以非常好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点是在自然方面,我们经常在小院里安排一些自然教育的课程,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捉知了、下河捉鱼、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甚至去做农耕的一些体验。这些活动都能够给孩子认识大自然、认识农作物一个更宽阔的体验。

第三点,是给人以美学方面的体验,因为在城市里面很多美学的东西都是人为的,它离自然比较远,但是在乡村,不论是鉴赏一场晚霞的精彩,还是感知春天来临的时候流水潺潺,或者在夏天的田地里面挖土豆的时候、可以摸到的很温热的土壤的感觉,这些特别细腻的美学,对于大人孩子来说都是很珍贵的体验,特别是小孩子是特别敏感的。我刚刚开始做山楂小院的时候,我们的管家带着孩子出去玩,回来后孩子就特别开心,我就问他们玩什么了,然后他就拿出来手机,他说我们的管家教他们认识雪地上的各种小脚印:这种脚印是兔子的脚印,这种脚印是山鸡的,那种脚印是小狐狸的脚印……

微信图片_20220729102506

重庆白象山定心茶园

陈长春说:“普通的博物馆教授的都是知识,但是只有乡村作为一个泛指的博物馆,它所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学的体验。”

也正是乡村的这种自然教育、人文教育及美学教育的属性,让沉浸在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生活的根到底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旅游把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重新连接在一起?

经过几十年摸索,答案是肯定的。多位专家表示,“乡村是座博物馆”主题的设立很有亮点,体现了目前乡村振兴需要挖掘的在地文化内涵,也提出了创造性表现内涵的新的需求,给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的确,乡村不再是过去的乡村,乡村旅游也需要新的内涵。

如何在乡村旅游中成长

乡村旅游1.0时代,是把去乡村吃一餐农家饭、住农民房、采摘农产品当成主要的休闲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729102511

贵州红米稻田

而现在,除了基础的需求,人们还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在自然中体验成长。

这种心理的满足不仅是乡村风景的美丽闲适,还有着对于自然、乡土文化的好奇与欣赏,正因为此,本地文化与传统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

专家高舜礼说:“如果把乡村比喻为一座博物馆,那就意味着不能停留在前一个阶段水平,而应着重从乡村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这些角度去挖掘、去提炼内容。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游客对乡村的考察、参观、旅游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很多源自乡村、保存于乡村、传承于乡村。只有往这个方面去考虑、去引导、去开发,我们的乡村旅游才会厚积薄发、文脉盎然、生机勃勃,才能够真正让我们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不亚于欧美国家的重要一翼。”

除了游客的学习成长,行业、企业也应在乡村旅游中不断学习与成长,不断加深主题性、深度化、跨界融合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理解得更为透彻,争取设计出一系列更为丰富与活泼的产品。

在这一季“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多个文旅大省踊跃参选、优中选优,如安徽省的“状元故里 避暑研学”亲子之旅颇具特色,线路中可以游览中国状元博物馆,体会敢为人先的状元精神;登齐云山,观摩崖石刻;游祖源村,看千年红豆杉;枧潭景区泛舟逐浪,看特色土墙屋;松萝茶文化博览园采茶、制茶、品茶……

安徽大通古镇

安徽大通古镇

高舜礼认为,“乡村是个博物馆”的命题不是普遍性的,很多地方的乡村“博物馆”内涵已是稀薄的,只有那些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居建筑和生活方式相对完好的地区,如皖南的乡村聚落、闽北的家族祠堂、滇西的白族村落、浙西南的古镇民居,才堪佩乡村博物馆的称号。这样的乡村,才是搞旅游的重点,游客去这样的地方,才有一种参观活着的博物馆的感觉。

在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过程,也有不少的新问题。如在小康村的建设中,都有意识地注入文化的元素,但有一些却是生硬的,一个模板建起的排排新居,簇新的建筑门楣上大书三个大字:村史馆,但里面除了老照片、简介文字、一些农具、老旧图书、过去村史的残章断篇等就一无所有。此外,醒目的红色墙壁标语、大而无当的游客中心,都成为个别地方乡村旅游的标配,但建筑风格却与周边景色很不和谐,这种状况实难担当乡村博物馆的大任。

对此徐虹认为,本土文化的内涵没有认识清楚就盲目开发,只能做出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产品,而做不出当地特色,也反映不出在地人的生活本色和对游客的体验价值。像陕西袁家村就做本色在地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这样反而能做持久,更重要的是乡村振兴要提高的是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当地人若得不到益处或者说带来生活不便的话,实际是是对乡村振兴本意的曲解,是不能持久的。因此乡村建设一定要处理好当地人与外来者关系。

微信图片_20220729102251

东北抗联白皮营密营遗址

其实要平衡的关系并不仅此一项。徐虹认为除以上关系外,还要处理好乡村产业开发与文化保护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及是“赚快钱还是赚慢钱”,即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而在陈长春看来,文化的挖掘需要“焕古承新”,使与现代生活较远的工具、用具通过文创转化,价值被重新唤醒,“在产品再的过程中,它必须要加入新的元素和新的创造思考。老物件必须是在一个环境氛围的一个衬托中体现它的价值。想要介绍不能是强迫性的,其实我们大部分游客都是来休闲放松的,如果你总是强迫去听课,他们就会觉得累,也挺没劲的。”

另外他建议,做乡村旅游可以突出一条主线,但是这条主线是游客去游玩的时候自由串联的,也就是说先有了个体的丰富度,然后才有集体的专业度。“其实如果只串成一条线,从流量获取能力上来说的话,它是非常脆弱的。我们所构建的线路关系,必须具有很强的反脆弱性才可以。”陈长春强调说。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人们接近自然、贴近文化重要载体,只有一方面要让人放松,一方面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这才是“博物馆”所应取得的效果。其实,谁又能说一片鸟鸣、一畦稻谷,不是一种乡土文化?在这个方面,旅游日益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关键是认识、引领和自觉。那么,由乡村所扮演的文化馆、博物馆、大学堂,只是没有高墙和围挡,却充满了民俗流韵、清风明月、蛙鸣虫唱。(品橙旅游Lisa)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从逛到学,乡村旅游的再升级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