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春节长假刚过,旅游市场除了各种热闹景象之外,景区预约进程同样迈了一大步,多家景区甚至打出“无预约不旅游”的口号。
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旅游规划),对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为智慧旅游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成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比《“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挖掘“十四五”旅游规划中智慧旅游部分内容,并以大型在线旅游企业为例,探寻旅游企业在智慧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比“十三五”,智慧旅游新应用
伴随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业务的迅速展开,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环,经过多年探索,智慧旅游的发展也迎来新的转折点。
“十四五”旅游规划中,“互联网+”成为关注重点,其中提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和旅游企业都要强化自主创新,集合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
©摄图网
从内容看,“十四五”旅游规划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提高创新链综合效能为专题,对智慧旅游进行了说明。
而对比《“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智慧旅游部分,智慧旅游的发展成果可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副教授特将“十四五”旅游规划的智慧旅游进程总结如下:
(1)从以系统建设转向“互联网+旅游”生态建设:构建或融入互联网成熟生态体系成为旅游主体和目的地最核心的目标;
(2)从纯线上信息检索到线上线下融合:旅游产业互联网及全要素打通成为智慧旅游新阶段的标志;
(3)从沉淀数据到智能决策:数据开始贯穿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各环节,随着线上下数据沉淀的产生,智能决策也更加普及可行;
(4)新平台新内容驱动旅游相关决策变革:以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新兴平台在改变用户信息消费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变革了旅游目的地决策和旅游行为本身;
(5)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从虚走实:以VR/AR等为手段,数字文化产品为基础,催生更场景化、沉浸式的内容再造,丰富目的地和旅游在地体验与文化体验。
智慧旅游再深入,多场景“互联网+”落地
2016年12月,《“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布,关于智慧旅游,其中提到要加快机场、车站、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区域无线网络建设;推动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高风险地区物联网设施建设;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争取到“十三五”期末,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十四五”旅游规划则提到,要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整合旅游、交通、气象等信息,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旅游预约平台建设。建设旅游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大数据精准监管机制等。
©摄图网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十四五”旅游规划对智慧旅游的应用更加深入,如加深“互联网+旅游”在多个场景的应用等,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投入建设的在线旅游消费场景也为“十四五”旅游规划”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提供了现实基础。
与此同时,智慧旅游的落地场景随之增多,“十四五”旅游规划中特别提出,要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街区,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
目前来看,智慧旅游服务已经覆盖了旅游全过程,形成了酒店、交通、门票、美食等线上一站式预约预订服务,在游前攻略、游中体验、游后分享环节均有体现。
2021年8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介绍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提到,截至目前,全国提供在线预约服务的A级旅游景区已经超过6000家。在5A级景区中,除开放式景区外,均已实现了分时预约。4A级景区线上预约的覆盖率也超过75%,国有旅游景区将于年底全部实现在线预约预订服务。
在初步实现智慧旅游进景区后,“十四五”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化水平要求更高。
其中提到,要推动大数据、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鼓励开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决策、智能支付等综合功能的旅游平台和系统工具。推动智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治理“智慧大脑”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同时推进完善“互联网+”在旅游资源、公共服务上的基础应用,如发展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推进旅游资源普查、旅游资源安全防护、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创意产品开发、游客承载量评估、旅游信用评估、旅游安全风险防范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等。
加快技术应用,旅游企业的智慧之路
大数据是智慧旅游的基础之一,“十四五”旅游规划中也对大数据应用提出了要求,如推动建立一批旅游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遴选认定一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等。
同时,要求各地区要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间资源整合联动,构建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鼓励开展旅游应用创新合作,支持一批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摄图网
目前,携程、联通等企业早已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深入“互联网+旅游”领域。
依托全球化的用户覆盖,携程基于数据分析构建了以目的地及景区营销一体化为核心的智能解决体系和一站式服务体系——“携程智慧旅游”。
2021年中,依托携程建设的“在线旅游场景数据挖掘与智能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三批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名单。该实验室应用个性化推荐、内容标签等技术提高游客出游体验;助力旅游目的地精准定位自身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人群画像,提升目的地旅游营销效率,更为旅游城市的文旅管理部门提供“最强大脑”,提高管理效率。
截至目前,携程已经和江苏、广西、海南、四川、青海省文旅厅,贵阳、杭州、宁波、郑州、北京、三亚、成都等文旅局建立了文旅数据合作,通过数据API和数据报告的形式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管理部门赋能。
中国联通在智慧文旅领域深耕已久,并将5G作为文化旅游行业新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布局;一直到2020年,中国联通探索出诸多5G智慧文旅场景,提出5G新基建赋能旅游目的地智慧化升级。2020年5月,由中国联通和腾讯共同出资开发的“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在贵州正式发布,开启了联通全域智慧旅游新征程。
美团在助力智慧景区建设方面也有诸多探索,如门票预约、分时游览、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并从游客搜索目的地开始,覆盖在线订票、预约游览、食宿预订、便捷入园、AI智能推荐、离园评价等全过程。同时开发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监测平台,助力政府主管部门更加准确掌握市场反馈,并将监测数据通过大屏显示实现高度可视化,管理后台随时随地查询服务表现、督促服务优化并追踪问题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江苏省、浙江省通过美团健康码数据对接,推动健康码、行程码、预约码“多码合一”,通过推广门票预约前置校验健康码、购票后游玩前健康码状态跟踪等功能提前拦截和疏导红码、黄码人员,为景区和行业防疫安全守住“信息防线”做出有益探索。
虽然智慧旅游发展日新月异,但受快速更迭的新型技术影响,部分景区盲目随大流追求“互联网+”却不考虑自身经营水平,易导致科技产品的滥用,也会给目的地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邓宁教授表示,为减少甚至杜绝以上情况的存在,旅游目的地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系统和平台技术转型,更多是思维和理念的转型。
(2)从重视系统、平台建设,向追求实际效果转变。
(3)从通用解决方案,到因地制宜个性化方案转变。
(4)从堆叠技术,到重视融合与运营转变。
“归根到底,一方面从评价机制要从数数量、论有无,向实际利益相关方(目的地、景区、游客)获得感方面转变;另一方面,景区要加强自身智慧旅游认知和能力建设,从完全被厂商所左右,向以我为主、因地制宜的方向主导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方案与思路方向努力。”邓宁教授说。(品橙旅游Yangqi)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互联网+”应用进阶,智慧旅游新蓝图即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