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20年11月17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现场发布《2020长三角文化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是有关我国长三角文化竞争力评价的首份报告。
以下是报告全文
《2020 长三角文化竞争力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组成的课题组联合编制完成,是有关我国长三角文化竞争力评价的首份报告。该报告是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区江南文化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20 中国长三角文化竞争力报告》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 通过建立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 对纳入监测的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以准确把握与客观反映长三角地区城市文化发展的实际进程与发展水平,从而为长三角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及区域文化软实力打造提供决策依据。本报告的指标体系包括五大维度, 分别为文化支持力、文化吸引力、文化接待力、文化利用力和文化消费力, 具体包括 37 个具体指标。
从综合发展水平看,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和合肥位列前 6 位,表明这 6 座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从总体上看,无论排名靠前,或是排名靠后,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分布态势, 与各城市在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大致相符,体现了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从五个维度的分类指标看, 27 个中心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状况如下。
第一, 文化支持力。主要反映城市居民进行文化消费的宏观环境条件,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从文化支持力分类指数看,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和苏州排名前 5 位, 表明上述城市在经济、教育、住房等方面优势明显,为文化竞争力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则在上述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的发展上相对薄弱,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第二, 文化吸引力。主要反映城市为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需求而提供的休闲文化和旅游设施,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在文化吸引力分类指数排名中,上海、杭州、宁波、南京和苏州排在前 5位,表明这 5 个城市的休闲娱乐和文旅融合发展结构相对成熟, 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优势比较明显。而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尽管自身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也有相应的文化市场口碑,但是由于在城市文化娱乐设施的配置以及配套体系的完整性方面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影响了城市文化吸引力的指标排名。
第三, 文化接待力。主要反映城市接待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市场规模和接待水平,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重要表征。从文化接待力分类指数排名看,上海、杭州、台州、南京和苏州排名前 5 位。需要指出的是, 在接待力评价指数方面,台州和温州排名相对靠前,得益于这两个城市的艺术团体演出场次较多,市场覆盖面较广。而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由于在文化消费市场规模以及接待能力水平方面相对薄弱,成为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短板。
第四, 文化利用力。主要反映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从文化利用力分类指数排名看,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宁波排名前 5 位, 上述城市由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 导致文化市场利用能力相对较强。而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旅游市场能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相关。
第五, 文化消费力。主要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消费结构, 既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品质的体现, 也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核心内容。从文化消费力分类指数排名看,苏州、上海、杭州、宁波和常州排名前 5 位, 反映出上述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市场繁荣, 居民用于文化相关的综合性消费能力较强。而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则在居民文化生活消费质量和消费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2020 长三角文化竞争力报告》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 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发展态势是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集中体现。从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的整体性与分维度看,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能级大,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也相对较高,排名相对靠前;反之,则相对较低,排名相对靠后。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这一基本态势,充分说明城市经济是城市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而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体现和根本特征。
第二, 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呈现新格局。所谓新格局, 是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背景下,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呈现的新现象或新形式。首先, 在城市文化发展的区域空间上,形成了“东部聚集引领,南部快速崛起,西部和北部合力奋起”的发展新格局。其次, 在城市文化发展的区域关系上,形成了区域内部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展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动态互动发展关系。最后, 在城市文化发展的内部结构上,一些中小城市在评价指标的耦合发展程度上要优于排名靠前的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宁波等城市,值得高度关注。
第三, 长三角城市文旅融合发展体现新特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城市内部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内部之间,文化和旅游从重合到融合,从相加到相乘,文化和旅游之间渗透与互动发展的效果愈加显著。从评价数据看,长三角各城市的文化吸引力水平都普遍高于其他维度水平,说明长三角各城市内部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生活类设施的融合程度较高,供给能力较强,为城市内部的文旅融 合、互动、渗透和重组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从而能够形成适应长三角一体化新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与产品结构, 持续释放文旅融合的产业潜能与市场动能,不断促进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第四,长三角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在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生活是居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据分析看, 城市文化消费力是五大维度评价指标中各城市彼此之间差距最小的维度。这一文化市场消费的积极动向, 一方面揭示了长三角区域内部不论城市大小, 文化市场都十分繁荣,居民用于文化相关的综合性消费能力较强这一现实的消费倾向;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大背景下, 各城市居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热情高涨,从事各种形式的文化消费的动机强烈,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第五, 长三角文化竞争力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一是, 城市文化竞争力各维度之间不平衡明显。从五大维度评价数值看, 城市文化吸引力和文化支持力评价值要普遍高于文化接待力、利用力和消费力评价值,说明长三角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体上仍然处于设施供给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 而在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文化价值的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潜能发挥以及文化体系的重构能力等方面还略显不足。二是,城市文化竞争力之间差距显著。从区域整体讲,长三角东部领先,其余地区相对滞后,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从省域局部讲,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城市文化竞争力要高于苏北地区;浙江省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安徽省皖南地区要略高于皖北地区。从城市之间讲,文化竞争力综合排名首尾城市之间的评价值相差近 7.8 倍。三是, 城市文化竞争力结构略显失衡。一方面,表现为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结构失衡,如台州市在文化接待力水平评价上排名第三,但其他维度水平评价却相对较弱。另一方 面,表现为质量结构失衡,例如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协调度较高,而耦合度却比较弱。又如,池州、嘉兴、绍兴等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耦合度较强,但协调度却较弱。
《2020 长三角文化竞争力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楼嘉军认为, 提升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 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城市文化是城市本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更好地践行“有温度的城市” 发展理念、“两高城市” 发展理念和“两城” 发展理念, 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文化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创新驱动作用。
第二, 实现长三角城市文化均衡性与充分性发展, 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质量, 推动长三角成为我国居民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先行示范区。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建设要以实现居民美好生活需为引导目标,以提高居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评价尺度,逐步实现城市文化各维度评价指标之间的均衡性与充分性发展, 不断缩小区域内部、省域范围和城市之间文化竞争力的发展差距,实现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由水平指标向质量指标的有序转变,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区域文化系统化和协同化发展的高地,居民文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创新引领区。
第三, 依托国内消费循环, 促进形成文旅融合、全域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在后疫情时代, 长三角区域范围内的文旅市场内循环与双互动将会不断得到强化。一方面, 通过文旅融合消费需求牵引文旅融合供给优化;另一方面, 通过文旅融合供给优化创造更大文旅融合消费需求,从而形成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实现长三角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全面共享发展的新格局。
附件:
一、综合指数
二、分类指数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2020长三角文化竞争力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