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20年上半年,旅游行业呈现出残酷的两面性。冰封的是迟迟无法解冻的旅游消费市场,火热的却是资本加持下免税行业。两面折射出的既是旅游行业的脆弱,更有旅游行业的韧性。
6月10日,王府井(600859.SH)发布公告称,已在6月9日收到控股股东首旅集团转发的《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授予王府井免税品经营资质,允许王府井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
一纸公告,激起千层浪。
王府井先是被爆出存在内幕交易传闻,紧接着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为何一张牌照会引发市场如此大的震荡,对王府井意味着什么?又会整个免税行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被一张牌照推到风口浪尖的王府井?
就在王府井披露获得从事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之际,有报道称:在4月底就有传闻,王府井控股股东北京首旅集团正在申请免税牌照。自4月29日,王府井当日股价报收于12.57元,截至6月15日收盘,王府井股价已经暴涨至40.08元,一个月多时间王府井股价涨幅达218.85%,市值从不足百亿,暴涨到311.12亿元。
而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6月8日-12日),王府井股票价格连续5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已构成属于股票异常波动情形。
与此同时,针对市场传闻,王府井曾对此进行了简单回应:知悉王府井该项业务的内幕知情人没有违反保密义务行为,也没有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但显然,此举并不能打消投资者对王府井获得免税牌照是否存在泄密一说的顾虑。因此,上交所也紧随后在当日出具了监管工作函。
6月12日,王府井在回应监管工作函中对其进行筹划、申请免税经营资质的时间节点进行了公布。早在2019 年初,王府井就开展了免税经营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同年4月,王府井及控股股东首旅集团开始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业务。而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期。直到2020年6月9日,王府井收到首旅集团转来的《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此外,6月11和12日,作为王府井控股股东的首旅集团连续两次发布针对王府井股价异常波动的公告,均表示不存在影响王府井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
即便王府井再三澄清没有事先泄露相关信息,但依然难挡股价飙升的事实。从6月9日至12日,王府井股价已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46.40%,四日累计成交额为38.77亿元,换手率为21.57%。
一张牌照抵得过半个王府井?
王府井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具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北京市百货大楼,作为国有企业的王府井主要从事百货商品零售业务,并于1994年5月6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2000年,王府井集团与北京东安集团实施资产重组,组建王府井东安。此后的18年里,王府井东安继续从事零售百货业务,并在2010年成功引入北京市国管中心、中信产业基金、福海国盛3家战略投资者;在此基础上,2013年,王府井集团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并购中国春天百货集团,揭开转型互联网+战略的大幕。
2018年1月30日,王府井再度被“嫁入豪门”。当日,王府井披露:原国管中心下属的王府井东安与首旅集团合并重组,王府井东安无偿划归首旅集团的同时,其持有26.73%股份王府井也被划归首旅集团,也由此构建起首旅集团以王府井、首商股份、全聚德和首旅酒店4家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千亿资产规模的旅游商贸服务业平台。
据王府井2019年度报告披露,2019年实现营收267.89亿元,同比增长0.29%;净利润(扣非)9.20亿元,同比下降13.65%。王府井在全国33个城市运营54家大型综合零售门店,包括百货、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和超市四大业态和线上业务。其核心业态为百货,占总营收的65.79%,其次是奥特莱斯和购物中心。在2019年王府井百货业态实现营收176.25亿元,同比下降3.52%,毛利率为17.36%。而在2018年,王府井百货(购物中心)业态实现营收为213.12亿元,同比下降3.52%,毛利率为17.47%。
相比较而言,王府井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业态的毛利率或基本与百货业态持平,或低于百货业态,但每年在营收和净利润增幅上均有所上涨。整体而言,王府井各项业态略有疲软,而作为主业的百货应承担起主要责任。为抵御百货业态营收下滑带来的冲击,王府井计划在2020年新开4个购物中心、1个街区项目和1个奥特莱斯项目。
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府井实现营收为15.20亿元,同比减少78.79%;净利润(扣非)-1.36亿元,由盈转亏,同比亏损134.46%。其中,百货业态实现营收10.08亿元,毛利率为26.00%。
即便如此,也正因为王府井集团所拥有的良好百货零售根基,被首旅集团看中从事经营免税业务,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若从4月底,有传闻王府井在申请免税牌照算起,到6月12日,王府井披露获得免税经营牌照至,虽然王府井也一再强调,仅是取得免税品经营资质,尚未实质开展免税业务,但其市值已暴涨超过180亿元。就241.06亿元资产的王府井而言,持续增长的市值已抵的上四分之三个王府井集团。
国内免税市场新格局
2020年,无疑是国内免税行业的大年。
这波免税大潮,被凯撒旅业和众信旅游两家旅行社上市公司引爆以来,已持续半年,尤其是凯撒旅业。2019年6月,凯撒旅业通过与中出服合资开设天津邮轮母港入境免税店;2020年2月,受让大股东为中出服的江苏中免20%股份(南京市内国人免税店);3月,凯撒旅业以8000万元获得嘉宝润成40%股权,嘉宝润成运营中出服北京市内惠新东街免税店,这已是凯撒旅业入股的第三个免税店项目,从而实现深度绑定中出服。其后在国内免税高地——海南,设立双总部,并将注册地迁移到海南,探索海南免税业务。
紧随其后的众信旅游也不甘示弱,众信旅游则与中免集团在投资免税店、旅游购物零售门店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临门一脚踏入免税行业。
相较于凯撒旅业与众信旅游以“加盟”方式入局免税行业,难免有些温吞水,不够热。
5月8日,作为免税行业绝对霸主的中国国旅以20.65亿元收购海南免税51%的股份,继续强化其在免税领域的地位。并在6月12日,将公司名称“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明确聚焦免税业务的战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22日,格力地产(600185.SH)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收购珠海免税100%的股权,同时向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公司通用投资募集8亿元,发行1860.47万股股份。格力地产在迎来一波八连板后,遭遇上交所问询函,股价才趋于稳定。
而王府井在6月初披露获得经营免税资格,使其成为继中免集团(属中国旅游集团)、日上免税行(被中免收购)、珠海免税(格力地产拟收购)、深圳免税、海南免税(中免收购控股)、中出服和港中旅(属中国旅游集团)之后,时隔多年,喜提第8张免税牌照的企业。
中国的免税品销售业务始于80年代初期,是为适应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开办,晚于通常认知上的世界免税业起源于1947年的爱尔兰香侬机场免税店。1979年,国务院批准并授权中国旅游服务公司下设免税处(即中免集团的前身)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同年,中国第一家免税店对外营业。
中国免税行业40年发展史,一直是政策导向。这是因为免税业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经济效益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免税业在国家开放体系中的功能。因此在1984年,国家授权中国免税品公司对免税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组织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制定管理规定,俗称“四统一”,并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外商合作经营免税品销售业务。1990年,国家批准中国免税品公司与长安商场合作在北京试办市内免税店,也就是中国第一家市内免税店——北京市内免税店。
而据相关报道称,王府井集团旗下北京商场此前就拥有退税业务,所以预计其免税业务落地也在北京市场。目前北京市内免税店主要由中出服和中免集团在运营,分别位于惠新东街(主要服务于进京的境外游客)和朝阳区蓝色港湾(服务于为回国的中国公民提供免税商品)。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发改就业〔2020〕293号)中指出: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根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情况,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
在2020年6月,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将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限额,从每人每年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并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上述政策的回应。
据中信建投研报中指出:2019年末,国内免税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其中中国旅游集团旗下的中免集团等合计占比超过80%以上,并预计2025年国内免税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长期或突破2000亿元。与此同时,若额度为8000元每次,预计2021年北京免税总额约130-140亿元,北京市内免税店培育期约占免税总额20%;若额度为15000元每次,预计2024年末北京免税总额望达337亿元,北京市内免税店销售额约达135-152亿元,净利润约17.5-20亿元。
而王府井此次拿到的牌照是否专攻”市内免税”还不得而知,但免税行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改革已驶入深水区。(中博文旅 梁国庆)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搅局者”王府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