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新矛盾最令人期待的领域之一,是网络最高频的词汇之一,从说文解字层面理解文旅融合——“融”是相互之间的流通,是文化和旅游的交流促进;“合”是和合共生,是不同事物的相互补充、协调统一,而非简单的合二为一,相互兼并。也就是说,文化和旅游融合是相异相补、和谐共进,是求同存异、守正求新。那么,文化和旅游,有哪些异,又要求哪些同?
第一,文化属性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性,旅游属性具有高度的市场经济性,两者属性差异决定了文旅融合的部分性,而非全面性。有时候需要一方拉着另一方走,有时候需要双方齐步走,有时候需要从各个方向朝向同一个目的地。
第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势”不一样,文化是至上而下的重要,旅游是自下而上的重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然十分重要,正因为十分重要,既要守正又要求新,受约束的东西会多一些。旅游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被赋予重任,直接贴近群众的生活,其推动发展的思维、抓手、办法可以更加活泼、更富变化。可以说,文化会在行政序列中有优越感,旅游会在具体工作中有存在感。
第三,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被民间称之为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其实,从两者的关系来看,诗和远方是不可分割的组合,文化和旅游一开始就具有融合性、一体性。有人说,一个人只有离开故土,才能茁壮成长;有人说,所有的伟大,都是从背井离乡开始的。古今多少记载,走向远方,才有壮丽的诗篇,才有千古的盛名。李白走向远方,走遍天下,才能将满腹才情晒向祖国山河,成为千古诗篇。苏东坡走向远方的赤壁,才有刻在历史上的前后赤壁赋。远方有人们憧憬的诗歌、风景和伟大,才能指引人民走向远方。文化穿越历史,文化联络众生,文化拉近距离。诗让远方成为向往,远方让诗成为宏大篇章。
第四,文化为“体”,旅游为“用”,“体”是根本与内在,“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行业常说的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自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高度概括。人类在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每天都在大规模、不固定的迁移觅食,这是生存所迫的移动,可以说是旅游的雏形。进入农耕社会,人类被禁锢在一亩三分地上,与其说人类发现并培育了五谷杂粮,不如说五谷杂粮选择并禁锢了人类的步伐,迁徙和旅游成为极少数人的偶尔行为。进入工业社会,旅游发展成为大众生活的一种常态。大众旅游,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形态。
因此,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要求同存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既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既有可以深度融合的一面,也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面,要坚决避免片面强调特殊性和完全忽视特殊性两种倾向。
一是不能简单地把文化和旅游融合理解为文化旅游产业或旅游文化产业,只看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的部分,而忽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各自特性。
二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其交叉部分不是物理的合并、重叠,而是化学的演化、蝶变,产生更多新的业态、新的动能。
三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发展中的融合,不是融合后再发展,需要有宏观的指导规划、市场的管理规范,但不可能把文旅融合的条条框框、桩桩件件都事前规定了再期待发展。而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市场最能捕捉消费端的变化,也最能推动供给创新,一定不能忽视市场的力量,一定要鼓励市场在文旅融合中发挥主动力、创造力、生产力。(品橙旅游 清风徐来)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文旅融合:和合共生从“内动力”到“外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