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夜游”挺进野生动物园:野的不是动物,而是人心

作者:品橙旅游

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给上海带来狂风暴雨,许多景点临时关闭。当许多人聚焦迪士尼的“闭园难退票”时,同城的上海野生动物园也面临着小小的尴尬——刚刚推出的夜间动物园刚营业2天,舆论关注还没达到高潮,就不得不临时关闭一天。从传播的角度看,就像正在提起的一口气突然被打断,实在扫兴。

【品橙旅游】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给上海带来狂风暴雨,许多景点临时关闭。当许多人聚焦迪士尼的“闭园难退票”时,同城的上海野生动物园也面临着小小的尴尬——刚刚推出的夜间动物园刚营业2天,舆论关注还没达到高潮,就不得不临时关闭一天。从传播的角度看,就像正在提起的一口气突然被打断,实在扫兴。

dongwuyuan190812a

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夜场是从8月8日开始的。当天,上海市文旅局为响应发展夜间经济的号召,集中发布了一批夜间开放的文旅场所。上海野生动物园打出的旗号是“全国首个特色夜间野生动物园”。但事实上,国内并非没有过夜间动物园的尝试,这种旅游项目的合理性、经济性存疑。

同时,动物园作为一种以“生命”为“标的”的旅游模式,当其与乐园经济、夜间经济、亲子经济等概念捆绑在一起,当自然、野趣被泛滥式消费,不得不让人自省:野的究竟是动物,还是人心?

夜间动物园浮沉小史

虽然上海野生动物园号称全国首家,但事实上,国内最早做夜间动物园的是大名鼎鼎的广州长隆。

那是2000年,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已开业3年,取得了轰动性的口碑和成功。长隆乘胜追击,仿照新加波夜间动物园模式,用8个月时间、2000多亩地专门另建了一座夜间动物园,不仅是国内首个,也是世界最大。

但到了2005年,长隆主动搬迁关闭了夜间动物园,在原址上建起了现在的长隆欢乐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这一波发展夜间经济的热潮中,长隆方面又流露出重建夜间动物园的想法。媒体报道中的口径是“长隆正在思考这个问题”。重拾曾经放弃的项目,需要更大的勇气。其实,2017年,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就推出过“夜宿动物园”这样的临时性项目。如果哪一天长隆真的重建夜间动物园,也丝毫不值得奇怪。

为什么长隆愿意走“回头路”?从2005年至今,旅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新概念横空出世,让市场忙不迭地跟着一路小跑。像“夜宿动物园”“夜宿水族馆”这样的项目,这几年在北京、重庆、长沙等多个城市都涌现出不少。

再如夜间经济,虽然不是新概念,但政府部门的推动力度却前所未有,不仅大规模宣传引导,甚至还有真金白银的补贴可以拿。从长远来看,夜间经济确实有良好的增长空间,是一个方向。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借助这波风口,省下一笔营销费用,冠上响应政策号召的名头,也很划算。

国外确实有运营多年的夜间动物园,比如新加坡、泰国清迈都有。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在尝试,但都比较谨慎,限定了开放时间。比如,上海野生动物园官网上显示的开放时间,夜间开放到21点的政策只持续到10月15日。今年7月12日至8月18日,江苏无锡动物园也推出夜间开放,照理说它的时间比上海还早,但规模较小,没那么出名罢了。

dongwuyuan190812b

动物园夜间开放合理吗

这注定是一个争议性命题。对于游客来说,夜间多一个游玩地点自然是好事。但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模式近几年在面临极大质疑,而在资源开发利用层面,“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也正经历深刻变化。

关于夜间动物园的讨论,恰可作为观察新的旅游发展理念的一扇窗户。

夜间动物园最大的争议,是对动物健康与生活规律的影响。虽然上海野生动物园方面表示,“前期,园内专家和行业资深专家已评估和论证过夜间动物园项目,充分考虑动物习性,以决定哪些动物适合夜间展示、展示时间和方式等,保障动物健康与安全。”但其中的项目,值得谨慎再谨慎。根据相关宣传资料,夜间开放时,布景需要大规模彩色灯光,观赏动物需要灯光,“夜间动物大巡游”的灯光与噪音,还有从白天持续到晚上的大规模人群对动物造成的紧张感,这些都会对动物的正常作息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开放的夜间动物园,不少还是凸显“保护”意识的,一些夜间动物园声称所展示的以夜行动物为主,也就是说其中的大多数动物原本就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但问题是,动物正常的夜间活动是在自然光线和声音环境下进行的,而加入了人为元素的夜间观赏行为,都不太可能还原动物们原本习惯的夜晚。比如,上海野生动物园可谓煞费苦心,还是做了不少“减损”措施:在夜晚尽量使用柔和的灯光模拟月光,不让动物感觉到强烈的刺激。但在人群大规模聚集的环境下,这些努力效果恐怕有限。

此外,由于动物园往往是日间动物与夜行动物混居,并没有严格的物理区隔,即使有一定的空间区隔,由于同处一片整体区域的相邻区间,夜间游园活动的灯光和噪音也会对原本在夜里休息的动物造成一定影响。

还有一些动物(如老虎、猴子、大象等)是白天和夜晚都活动的,但白天比较没精神,夜晚更活跃,于是这也被当成了夜间动物园的“卖点”。可知道,白天这些动物之所以恹恹的,跟游人太多、动物很“烦”可能也有不可切割的联系。本来到晚上清净了自然就活跃了,现在晚上也来这么多人,动物们还能活跃起来吗?

动物园原本被寄予更多的是承担动物保护、研究、种群保护等公益功能,但今天的动物园更多是作为游玩项目,动物主要是作为“被利用者”而存在。在这个问题上,自然没有必要犯“环保原教旨主义”的错误。但在经历了一天的被注视、被骚扰之后,总得给动物留点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夜晚还不放过它们,似乎也有点不近“人”情。

与动物相关的旅游项目这些年一直存有争议,最典型的如马戏,虽然市场基础很好,但由于被动物保护主义者强烈抨击,正在走向衰落。曾经的世界三大马戏团中,纽约大苹果马戏团2016年破产,玲玲马戏团2017年谢幕解散,太阳马戏团则不再使用动物进行演出。夜间动物园对动物们的“过度消费”,终究也会引发相似的争议。

即使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夜间动物园的市场可持续性也前景不明。当年,长隆的野生动物园如火如荼,但夜间动物园却发展得并不顺利。关于关园的具体原因,各类资料中皆语焉不详,梳理下来却都指向经营不佳。

在一份资料里,长隆夜间动物园关门的原因被概括为“这一模式在广州水土不服”。长隆高层人士曾表示,游客口味随时在变,长隆夜间动物园面临更新换代,必须重新进行包装。长隆创始人苏志刚曾自我反思动物园的规模做得太大,成本难以承受。不知是否是巧合,长隆大马戏和夜间动物园同样诞生于2000年,大马戏也是在夜间进行表演,当时长隆主推“白天看动物,晚上看马戏,住宿在动物主题酒店”的经典线路,这难免会对夜间动物园造成一定的分流。

从外部因素看,2003年的非典对长隆动物园业务造成巨大影响,企业几近破产。长隆必须转型,而就在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幕,游乐园项目成为市场趋之若鹜的新宠。长隆放弃了夜间动物园,在原址上建起了长隆欢乐世界,把长隆从深渊拯救出来。这种“放弃”本身也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夜间动物园再“亮眼”,也是小众市场。有数据显示,国内90%的野生动物园都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民营动物园亏损更为严重。虽然目前夜间动物园大有“回暖”趋势,但夜间服务的投入比白天更大,如果不考虑综合投入产出比,盲目跟风上项目,恐怕笼内的动物和笼外的投资人都要欲哭无泪了。

泛滥的城市动物园,变味的都市野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动物园在城市里变得泛滥起来。连一些小小的城市公园或郊野公园,都要修建一座小型动物园,增加互动体验,有的还美其名曰“亲子动物园”。

笔者去过不少这样的小型动物园,印象奇差。这些地方圈养的往往都是些常见的普通动物,兔子、山羊、牛、猪、猴子、孔雀等,味道重、卫生差。盈利点之一就是靠出售投喂动物的食品盈利,五六根胡萝卜片,收费20元;骑着小马走一圈,收费30元。商家将喂兔子吃几片青菜叶子,与孩子“亲近大自然”极力进行连缀。

即使是大型的野生动物园,也有泛滥趋势。2000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曾制定全国野生动物园30年规划,规定每个省原则上只批一家。但这些年事实上建设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比如,有媒体2017年报道,南京一座城市就要建3座野生动物园。扎堆建设,又经营不善,不少动物园都传出过动物被虐待、贩卖、惨死的消息。

旅游业的初心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让都市中的人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让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与参与中保持活力。但这些年,因过度旅游而对自然、对生态造成伤害的例子频现。动物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本应与游客共同享受一片清洁美丽的自然栖息地,互相促进、互相“点赞”。即使以“喜爱”的名义,也没有理由为了人类的窥探需要与野心,去勉强和伤害动物。

动物园,该变一变了。“夜游”挺进动物园,更需警惕。(品橙旅游 Yangqi)

相关链接:

北京的夜:要怎么做,才能打动你?

北京十二时辰:如何打造一座不落幕的城市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夜游”挺进野生动物园:野的不是动物,而是人心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