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随着部分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景区门票预约制正在不断被优化。
2024年1月22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表示,北京市推动95%景区取消预约,不断扩大博物馆延时开放范围,大力整治票务“黄牛”乱象。
尽管北京市在取消景区门票预约方面给其它地方省市做了一个榜样,然而,如何解决景区门票“预约难”问题,仍然是横亘在文旅行业的一道现实考题。
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旅游消费技术的积累、新型旅游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好的旅游市场生态是大家一起发展,不断做大蛋糕,而不是有的景区“撑死”,有的景区“饿死”。
加强政策创新,或许才能真正解决当下旅游景区服务的供需矛盾。
正反观点之争
预约旅游,从广义上来看,是指游客提前通过门票预订、预约等形式提前向景区报名,有效避免名额有限等问题的旅游方式。
早在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曾提到“要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通过“预约旅游”,游客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让自由行变得更方便。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加快推进国有5A级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对景区而言,实施门票预约制度是加强精细管理、提升景区品质、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对游客而言,预约制可以分散客流,避免因“人满为患”影响体验,同时节省排队购票时间等。
可以说,预约制和线上化是大势所趋。时至今日,门票预约制更是成为国内众多景区的“标配”。
©摄图网
但从实践来看,尽管门票预约制给游客网上购票带来了更多便利,有效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预约难”等新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愈发凸显。
“机票、酒店都订好了,连年假都请了,没想到门票总也抢不到!”“能不能成行,以前看交通,现在得看门票”……2023年暑期,景区和博物馆预约难、抢票难问题密集爆发,“抢票”不仅成为了当时旅行社的一项“艰巨任务”,“深夜抢票”甚至在社交网络上成为了舆论场中的热点。
此外,因为抢不到票,很多旅行社只能做出了“故宫不进,国博不接”的痛苦决定,把送上门的游客拒之了门外。
随着舆论热议的进一步深入,网上也形成了正反两派阵容:有正方观点认为,“不能因为‘预约难’就取消预约制,再退回到旅游业粗放经营的模式”;有反方观点认为,“预约常态化不宜‘绝对化’,还应多一些灵活调整”。
事实上,反方的上述观点并非毫无道理。
有媒体报道称,在2023年年初,北京的一些专业博物馆只有提前预约一种入馆方式。这也导致了即便当天参观浏览量未达上线的情况下,游客或者市民也会单纯因为没有提前预约而被拒之门外。如果在当日预约参观量未达上限的情况下,作为城市公共资源的景区、文博场所等在预约、售票方面可以更加灵活,不仅可以为游客和市民保留一份随性和浪漫,也能解决这些景区、文博场所客流不够的难题。
不难看出,对于景区门票预约制,游客诟病的不是其制度本身,而是预约制配套措施不完善、跟不上形势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景点设定的每天入园入馆人数还停留在多年以前,远未达到其真实承载量;有的景点预约流程和规则存在漏洞,被黄牛利用等等,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多重压力夹击下,预约不上票的群体将矛头指向门票预约制,开始呼吁取消这一做法,并形成了巨大的声浪。
开启破冰之旅
针对进入2023年暑期和旅游旺季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出现预约难等问题,2023年7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水平的通知》,要求“推动旅游景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
在文旅部的号召下,北京迅速打响了“取消预约参观制”第一枪。这也意味着,持续了四年多的景区门票预约制,迎来了真正的破冰时刻。
2023年9月26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宋豪杰表示,“针对观众预约难问题,除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大部分博物馆近期均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观众不预约就可到现场购票或直接入馆,也可以选择提前线上购票。”
除了北京市,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9月份以来,国内还有多个省市的博物馆陆续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
例如,浙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个人预约系统2023年9月12日起关闭,取消线上个人预约服务,观众可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经核验后入馆参观;2023年9月29日起,湖北全省大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
©摄图网
此外,2023年12月29日起,除32家博物馆保留个人预约外,河南省内其他博物馆全部取消个人预约;自2024年元旦假期开始,除部分热门博物馆外,洛阳大部分博物馆取消个人预约参观机制,市民、游客只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入馆参观。
尽管多个省市的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的消息受到了业内的好评,但据品橙旅游了解,多家4A级以上景区对取消预约参观机制却持模糊态度。不过,也有一些景区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态说,支持预约参观机制。
“对于老君山景区而言,我们是支持景区门票预约制的。”洛阳老君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鹏远表示,景区门票实名预约制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黄牛倒票问题,还有利于景区的综合管理。通过提前预约,景区能够根据当天进入景区以及乘坐索道的游客人数,提前预判是否需要启动限流措施,避免因为景区内游客突发拥挤而引发景区管理上的混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副教授认为,景区门票预约制对于景区调控客流、提高游客满意度、旅游统计,对于游客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旅游消费技术,对于旅游行业形成新型旅游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来看,既不能一窝蜂式地全部推广,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全部取消。
难题待解
尽管目前文旅主管部门对于取消预约参观制没有硬性规定,然而,随着市场热度的回归、旅游消费的增长,如何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提高预约操作便捷性,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仍旧是景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一些热门景区为例,一是高峰期游客量大,在节假日容易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二是社会关注度高,便于推广景区预约制度和文化,因而仍是推行景区预约制度的主体。
实际上,“预约难”本质上是供需不平衡——在最大承载量规定下的景区供给是刚性约束的,而旅游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主要是节假日)会集中释放和爆发,最终体现出供不应求和预约难。从更高的角度上看,“预约难”是由于统一休假制度、国民旅游消费的从众心理以及核心景区顶级资源所带来的“流量”马太效应。
那么,景区应该如何在取消门票预约与提升游客接待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张鹏远认为,这其实这是一个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一些大型甚至头部的景区来说,想要解决旺季下的供需矛盾,仅依靠门票预约制一项措施是不够的。
“现在往往是景区越是限流,来的人就越多——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体验提升了,加上各种好评传播,向往的游客就会越来越多。因此,解决旺季下的供需矛盾,景区除了进行硬件的扩容和升级,别无他法。”张鹏远说。
在宋昌耀副教授看来,景区显然不能基于旺季需求量来提供供给、配置资源,否则在一年中绝大部分平季和淡季时资源会搁置和浪费。因此,想要平衡淡季和旺季,景区需要思考如何在确保成本回收的基础上,做好淡季产品开发,充分提升旅游供给的使用效率。
例如,对于一些热门景区来说,在景区预约文化尚未普及的阶段,可考虑在工作日取消预约、在法定节假日严格执行预约制度。
此外,在旺季期间,热门景区要以提高旅游供给水平为核心,一是从日间到夜间,延长旅游时间,积极开发夜间旅游产品;二是从景区内到景区外,拓展旅游空间,提升景区外围吸引力和游客停留时间;三是从线下到线上,研发数字化产品,如数字藏品、云游览等。
除了传统的热门景区,各地还应深度挖掘当地的其它旅游资源,如名人故居、历史遗迹、文化会馆、美食咖啡馆等等,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推出更丰富的线路选择,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升游客参与度。
转变旅游思路,解放自己,或许就能走出一条更好的旅游体验之路。(品橙旅游Jack)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海外版,《怎么看今夏“预约难”?》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北京推动95%景区取消预约制,热门景区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