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交通瓶颈的逐步突破,户外运动和特种旅游破茧而出,呈现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有感于这一可喜变化,我专门写了《户外运动何以叩响怒江旅游之门》的文章,认为怒江文旅已找对发展方向,既跨越了旅游发展的惯常思维,也对很多后发地区选择发展路径有所启迪。
特种旅游是指以户外性、技巧性、体验性为主的旅游活动,相对于传统观光和度假的旅游业态,更显示个性、运动性和技能性。
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特征看,特种旅游应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怒江文旅的IP和亮色。
一、发展特种旅游的现实必要性
怒江拥有特种旅游的诸多优势和必要性,理应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一翼,而非一般化的旅游门类,更不是拾遗补缺的配料和点缀。
–怒江峡谷激流的自然优势。怒江州地处的横断山脉,拥有峡谷深壑、急流险滩、优越生态,非常适于开发特种旅游。2024年5月,怒江州举办的中国(云南)探险旅游发展大会,包括了野外探险、极限挑战、互动体验、融合拓展等5大方面21项活动,说明怒江是适于特种旅游的宝藏之地。法国轮滑名人让伊夫.布朗杜评价说,怒江拥有极佳的探险旅游潜力,可以漂流,可以动力滑翔,可以翼装飞行,还可以山地公路轮滑速降。
–滇西北旅游格局的比较优势。大理、丽江、迪庆旅游均已崛起,形成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和旅游形象,怒江位居区域交通的神经末梢,旅游大致处于“后发状态”,若要追赶周边市州、谋取鼎足而立之势,唯有选择错位发展。把特种旅游作为战略重点,既有益于突出怒江特色和个性,又免于与周边市州亦步亦趋,从完善滇西北旅游产业格局看,站在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特种旅游发展的前景优势。从世界范围来看,特种旅游走在前列的多是经济和旅游的发达国家,对游客技能和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正在加速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特种旅游是大势所趋。譬如,滑雪旅游已成北方省份季节性热点,海上运动在夏季沿海城市也日益火热,汽车拉力赛、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在各地争相举办,显示出特种旅游旺盛的发展势头。一定意义上,加快推进特种旅游发展,就是把握了旅游未来发展前景。
–怒江旅游探索的实践优势。20年前,怒江即立志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但由于认识水平和发展条件所限,所作探索以观光旅游为主,接待规模和对外影响一直未提上去。近些年,随着交通瓶颈的逐步突破,户外运动和特种旅游破茧而出,呈现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2024年9月,有感于这一可喜变化,我专门写了《户外运动何以叩响怒江旅游之门》的文章(中国网刊发),认为怒江文旅已找对发展方向,既跨越了旅游发展的惯常思维,也对很多后发地区选择发展路径有所启迪。
二、适于开发的特种旅游业态
对怒江来说,发展特种旅游有诸多优势,仅从地理区位来看,起码就有三个:一是地处横断山脉的腹地,天赋了特种旅游开发的条件,如野水、探险、科考等条件出类拔萃;二是极边之地庇佑了少数民族生存,积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技能和民族体育,如溜索、悬索桥、爬树、弓弩等,便于开发大众化的特种旅游;三是位居滇西北的特别区位,伴随三江并流环线的畅通,便可分享区域环游和自驾客流。
怒江适于开发的特种旅游业态较多,只要紧扣市场发育进程,适时而动,相机而行,便会有相应的发展收获。一是徒步越野,现已是较成熟的旅游业态,已陆续落地怒江若干项目;二是户外运动,包括越野骑行、户外拓展、房车露营、户外生存等;三是自然科考,主体是科研工作者和学生,但从大旅游定义看也是旅游者;四是野外探险,如山岳、峡谷、洞穴、森林探险等;五是野水运动,是指在野水激流中进行的游泳、皮划艇、桨板、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六是极限运动,如攀岩、蹦极、贴地速滑、山地公路轮滑速降、高空扁带行走;七是低空飞行,包括热气球、直升机、小型固定翼、动力三角翼、滑翔伞飞行、翼装飞行、空中跳伞;八是拉力赛车,包括小汽车、越野车、大篷车、摩托车、房车等。此外,部分的生态旅游、研学科考、人文探访,也可归之为特种旅游。当然,由于学科和划分视角的差别,使得特种旅游业态难免有所交叉或重叠。
特种旅游是较为宽泛与繁杂的概念,有研究者认为还需要再做探索和推敲,或进行拆分以求更加严谨,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设法把业态培育起来。一般而言,技能要求不高的业态,所覆盖客群就会更广,如徒步越野、户外运动等,发展起来相对容易;技能要求较高的业态,往往带有一定的技能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如野水运动、极限运动、低空飞行等,便注定起步阶段困难较大,对保障服务等有较多要求,但附加值和带动性也会高一些,对旅游市场的辐射影响也会更大。
三、特种旅游目的地的逐步培育
怒江把特种旅游作为发展优势和战略重点,重在对应旅游市场发育进程,做好发展规划和相应项目的落地,抓好设施配套和人才保障,以期取得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
一是分类推进有关业态落地。应根据游客参与度和发展基础,确定特种旅游的开发时序,确保循序渐进和水到渠成。对已经落地、且有市场前景的,如越野徒步、户外露营,可进一步细分产品,做好节点性完善,以对应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如较长的徒步线路,可进行出发地、行进距离、保障节点的细分,使之尽量多样组合、广泛选择、四周辐射,争取成为常规业态和市场主流。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旅游项目,如野水漂流、翼展飞行、轮滑速降、飞拉达等,要研究和预测市场规模,做好布局规划,明确选好落地点位,有序推进项目开发。有些只在比赛时才有的项目,可有挑选的作为日常性表演节目,也可组织有需要者参加培训,尽量使场地和配套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统筹特种旅游与常规旅游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各类旅游客源是相互交织的,就如同冰雪旅游中的一般游客与专门滑雪者。特种旅游项目的选址,可尽量靠近旅游集散节点,如丙中洛、石月亮、知子罗、罗古箐、大羊场、独龙江等,既可为常规客源提供必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有利于吸纳有需要的客源参与体验和消费。同时,集散节点的旅游接待设施,除了度假酒店、野奢酒店、特色民宿,也要关照特种旅游者的偏好和需求,如安徽黄山的排云型旅酒店,就是针对户外运动者的;也可开发质优廉价的国际青年旅舍,满足青年旅行者的消费需求。除了常规性特色旅游,也可结合当地民族习俗和运动长项,开发弩射、爬树、溜索、攀岩等带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也可选取一些高难度项目向常规游客表演,如攀爬悬岩峭壁、行走高空钢丝、高空落水救生(船)。
三是建设保障有力的职业团队。探险、科考、极限等特种旅游,离不开一支教练和辅助团队(保障、向导、翻译、服务)。以滑雪和潜水为例,除少数游客掌握运动技巧外,多数人处于“现学现练”,需要教练加以指导和保障。保障队伍既要专业,也要足量,还应有一定弹性。部分人员需要市场化聘用,招聘来自各地的持证上岗者;更需要培训当地居民上岗,以对应旅游淡旺季就业的伸缩性。
四是精细化拓展特种旅游市场。怒江所处“口袋底”的地缘特征,意味着细水长流可能是客源市场常态,短期内做不到像哈尔滨、亚布力滑雪热那样的大市场。因此,要研究探索符合怒江实际的市场开拓方式。是依赖传统旅行社推线拉客、还是通过打造网红、网络营销,是发挥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纽带作用、还是采取市场售房式的产品直销,都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摸索。同时,对于实际运作中的组客和接待,也需要加强探索和积累,争取形成几套切合实际的运作模式。
五是积极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这是特种旅游宣传营销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技能要求较高的特种旅游,有利于壮大影响、打造品牌。国际性的大型活动,可每年或隔年举办;全国性的赛事,可每年举办;中小型活动可随时举办。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赛事活动,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国际汽联推出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摩托车组的拉力赛等,怒江都可单独或会同周边州市争取在三江并流地区举办,以推动特种旅游目的地的加快培育。
此外,要不遗余力地争取改善怒江的大交通。如争取修建机场和铁路,加强与滇西北的区域旅游协作,让三江并流区域能够便捷环游,变怒江旅游“飞地”为一盘走活的大棋。如此,不仅将助力三江并流地区跻身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也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具有发展模式上的实证意义。
(原题:《高舜礼:怒江应成为特种旅游的宝藏之地》)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高舜礼:怒江应成为特种旅游的宝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