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依旧复杂多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交织影响下,消费市场的格局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消费降级真实存在且影响显著,旅游上市公司又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盈利重构,成为了业界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净利润业绩预告 单位:万元
来源:巨潮资讯网
从年报业绩预告来看,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部分公司实现了盈利增长甚至扭亏为盈,如宋城演艺、众信旅游、岭南控股等;而另一部分公司则面临亏损扩大或由盈转亏的困境,像西安旅游、张家界、华天酒店等。
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营收业绩预告 单位:万元
来源:巨潮资讯网
总体而言,通过对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的初步剖析,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的背景下,消费者在旅游消费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显著提高,旅游产品的性价比凸显;另一方面,消费者更愿意为具有文化内涵、深度体验的旅游活动付费。
景区类:资产减值与轻资产运营
对于西安旅游、张家界、桂林旅游等传统景区上市公司,消费降级带来的冲击较为明显。由于其产品相对传统,在面对消费者对价格和体验的双重考量时,竞争力不足。2024年,西安旅游亏损在2.28亿元至1.65亿元,同比亏损较大。除了本身相关业务计提存货减值及信用减值准备外,新拓展的酒店业务板块未达预期。2024年,张家界亏损6.5亿元至5.5亿元,同比亏损大幅增长。特别是张家界及其核心资产大庸古城在2024年度双双陷入重整危机,大庸古城计提资产减值大幅增加。桂林旅游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合计损失约1.5亿元。
面对景区门票价格较高和体验感不强旅游项目时,游客流量增长不及预期,进而影响营收和盈利。2024年,西安旅游营收在5.5亿元至6.15亿元,同比略微增加;张家界营收在4亿元至4.8亿元,同比略微增加。桂林旅游游客接待量降幅明显。2024年,桂林旅游游客接待量约568 万人次,同比下降约 8.18%;实现营业收入约43,790 万元,同比下降约 6.25%。
而宋城演艺这类注重产品创新和体验提升的景区企业,虽然也受到消费市场变化的影响,但凭借其沉浸式演艺和丰富的旅游体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消费降级的冲击。2024年,宋城演艺盈利在9.3亿元至12亿元左右,扭亏为盈。花房集团的退市,让宋城演艺消除了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以及减值损失。宋城演艺营业收入在23亿元至2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9%至30%。特别是广东千古情和西安千古情受益区域和产品优势,表现出色;轻资产输出业务日益成熟和完善,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
旅行社类:政策红利与扭亏困境
毫无疑问,众信旅游是2024年旅游上市公司的一匹“黑马”。众信旅游吃尽促进旅游消费、优化旅游供给、推进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及“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大的“红利”。在出境游市场的发展中,随着消费者对出境游的需求逐渐释放,且更加追求性价比,众信旅游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推出一系列契合当前市场新需求的高品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注重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在消费降级背景下的出境游需求,实现了业绩增长。预计2024年度,众信旅游营业收入为62亿元至68亿元,净利润为9,500万元至12,350万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2024年是凯撒旅游完成重整后的第一个会计年度,受制于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往来债权坏账计提、诉讼纠纷预计负债以及证监局罚金缴纳等事项的影响,对凯撒旅游的整体净利润表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文旅地产类:地产承压与文旅不协同
华侨城A亏损70亿元至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亏7.82%至38.62%,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结转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2024年华侨城A房地产业务表现不佳。从销售数据来看,全年华侨城A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7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4%;合同销售金额263亿元,同比减少42% 。受到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需求端动力不足,导致销售价格受限,利润空间被压缩。二是财务利息费用化增加。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融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上升,为了维持项目开发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债务融资规模扩大,利息支出相应增多,进一步侵蚀了利润。
新华联亏损2.35亿元至4.54亿元,由盈转亏。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减值。特别是长沙铜官窑古镇项目,游客流量未达预期,商业运营效益不佳,商铺的出租率较低,配套的酒店入住率不理想,导致整个项目的资产价值出现明显缩水,需计提减值准备。二是股权处置亏损。2024年10月,新华联将其控股子公司持有的夏酒业转让给H2O Water Limited,预计减少新华联本净利润约1亿元。
整体而言,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文旅与房地产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被减弱。文旅项目已经无法有效带动周边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在整体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单独的文旅业务盈利也受到竞争等因素制约,无法弥补房地产板块的亏损。尽管华侨城A旗下文旅项目在2024年前三季度,合计接待游客6025万人次,但同比减16.87%。可见,文旅业务协同效果已经不达预期。
免税类:与出境、新竞争者抢食
2024年,中国中免失去的不仅有“免税茅”的称号,更有利润和规模。
当前,中国中免的股价已经一路下跌至2020年免税概念股爆发时的水平,市值在1200亿元至1300亿元,已经跌去近7000亿元。2024年,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564.92亿元,同比下降16.36%;实现净利润42.63亿元,同比下降36.50%。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消费需求放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使得消费者在购物决策上更为谨慎,对免税商品的消费热情有所下降。中国中免核心业务所在的海南离岛免税市场,2024 年购物总额和购物人数双降,购物金额同比下降 29.3%,购物人数同比下降 15.9%。二是出境游冲击离岛免税。随着全球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出境游迅速升温,消费者有了更多在境外购买免税商品的机会。比如日元汇率走低,使得日本成为国人境外消费热门地,2024年访日游客总数达698.1万人,同比增长187.9%,中国游客的消费额达到1.73万亿日元,位居各国之首。更多国人选择直接出境购买免税商品,削弱了海南离岛免税的消费群体,冲击了中国中免的离岛免税业务。三是行业竞争加剧。免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新进入者如王府井、海旅免税(海汽集团)、珠海免税(格力地产)等,在不同渠道布局免税销售。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凭借无租金负担、成本主要集中在综合税率的优势,与免税店展开价格战,中国中免面临双重竞争压力。
除此之外,海南市场上的王府井免税店已经开业;大湾区的格力地产成功重组珠海免税,正式进军免税领域。两家中国中免的主要竞争对手正处于在业绩增长的前夜;而海旅免税正处在海汽集团资产重组的路上。
航司类:国内出行需求上升与国际不确定增加
总体而言,除海航控股外,包括中国东航、华夏航空、中国国航以及南方航空在内,净利润均有较大改善。
其中,海航控股亏损8.5亿元至12.5亿元,由盈转亏。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海航控股美元净负债规模庞大,2023年高达87.07亿美元,在上市航司中居于首位。2024年,由于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海航控股出现亏损,其中汇兑损失影响重大。海航控股大多数租赁债务及部分贷款以外币结算(主要是美元,其次是欧元),且外币支出高于外币收入。若剔除汇兑损失,海航控股将保持净利润正值。
航司除了内部业务协同因素外,外部主要受国内和国际两大环境影响,其中主要原因是以下方面:一是国内出行需求增加。特别是国内民航市场复苏,旅客出行需求增加,各大航司客运量上升。二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油价汇率等要素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总之,旅游行业已经进入理性与讲究实惠消费阶段。但在经济下行、消费不振、国际局势不稳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下,距离肩负起刺激消费的大旗,需要更多落地性强的政策以及行业持续深度融合与改革等举措支持。
(梁青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