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又逢毕业季,当我们谈论“就业”时在谈论什么?

作者:品橙旅游

虽然数据喜人,但对于“服务业”的偏见使得旅游业的招生还是有些困扰,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专业对口”的就业率,旅游业留不住人才?该如何破?

【品橙旅游】“考研、考公、出国、就业”,进入毕业季,你会选哪个?

“今年就业形势还挺好的,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达到98%了。”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副主任张伟对品橙旅游透露。

沈阳城市学院绿岛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付冰也表示,学院近几年就业率在省内一直名列前茅。

虽然数据喜人,但对于“服务业”的偏见使得旅游业的招生还是有些困扰,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专业对口”的就业率,旅游业留不住人才?该如何破?

微信图片_20240619090855

顺“藤”摸“瓜”

6月毕业季,7月招生季。一出一进,却是“命运共同体”。“今年就业情况应该说跟去年相比还是好一些了。一是因为文旅行业确实在恢复,企业来招人的数量要比去年有所提高;二是疫情解除以后出国留学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了。从这两方面综合来看,今年就业形势好一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彬教授说,“但压力依然大。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文旅行业、包括酒店等,很多同学不是太愿意进,第二个就是就业的意愿还不是太强,有相当一批人准备二次考研、二次考公,甚至还有‘自愿性失业’的。”今年二外旅游学院毕业生小石就属于准备考研的一员。她对品橙旅游表示: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不好,看了一些工作机会,感觉薪资达不到要求,不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以便在未来有更多的竞争力。

刚刚进行了校招的中旅集团今年为应届生提供100余岗位,预计招聘400余人,还特别请来了“学哥学姐”打气,但内部人员透露,“未招满”。广之旅也对应届生递出了橄榄枝,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到今年来我部门的新同事,都挺不错。但招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人才培养从熟悉情况到能独立开展工作至少要半年。”

微信图片_20240619090743

就业是个双向选择,一些企业觉得无人可用,一些学生却觉得“大材小用”。

“一些学生说‘实习是就业的坟墓’。本来不实习还挺想去,实习完了不去了。”有旅游学院的老师说。

对此,李彬教授认为,这显然是出现了错配,我们培养的人才越是素质好的,他越不愿意进入旅游行业,因为他可以找到待遇更好的,对他来讲更有吸引力的行业。当然这也无可厚非。

和行业一流专业高校相比,一些地方综合大学的旅游管理学院似乎就业形势更乐观一些。

安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安徽师大”) 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于1992年,1993年开始招收安徽省第一届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安徽师大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旅游专业之一,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学术研究g指数和h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研究生录取率多年在30%以上。

图片1

来源:旅游学刊

分析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国内外大型文旅综合发展集团;升学读研、出国深造;从事科研与教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规划与策划机构、旅游景区与度假区等工作。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旅游人才肯定是缺失的,因为现在高校的培养教育模式和市场的需求不匹配。近年来,旅游相关专业院校的撤并现象确实存在,并且这一现象与疫后旅游产业变革以及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密切相关。”张伟老师说。

其实,就业与招生本就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都是人才的问题。而为了说清这一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大学制的专业教育问题。

从源头抓人才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按“大类招生”,它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按大类招生全称为“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旅游学科是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下设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的管理学门类,所以在招生时,学生是按照工商管理招进来,之后学一年,有的是学一年半,然后再分专业。工商管理下边有很多专业,如管理、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电子营销等。

微信图片_20240619090749

这样一分就带来两个问题:首先,一些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不太了解,会优先选择就业形势更热的会计财务等专业,以至旅游管理少人问津。其次,还有一些调剂生源,这也影响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的热情。

“前一二年很多高校对于旅游系的撤并一方面是缺少学生,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旅游行业兴旺,一些高校‘大干快上’,当行业有所萎缩之时,撤并就显得比较多。”李彬老师说。

对此,沈阳城市学院绿岛酒店管理学院付冰院长也表示,课程体系还是要紧密的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入挖掘实践化教学模式的特色和创新点,加强教材建设,目前还是存在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对教师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比如教学型、科研型、实践型教师的梯队建设,还有就是院校要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进行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定位。

沈阳城市学院旅游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两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含专升本),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应用型试点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招生计划数为每年280人,近几年就业率和行业从业率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相关专业的开设确实形势比较严峻,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取消和停招。很多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做了招生政策的调整,比如我校增加了外省市招生计划的比例,与一些高中建立优质生源基地。”付冰说。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旅游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时指出,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而随着国家旅游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旅游学科的地位在逐步提升,这为旅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政策支持。

高不成低不就,如何破?
6月21日,中瑞酒店学院毕业典礼如期举行,过了这一天,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中瑞”)自建校以来,毕业生已超过了一万名。中瑞实习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石敬颖介绍说:“中瑞是一所应用型本科大学。中瑞的学生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有两次实习,而这两次校外实习都是学校安排的双选会的模式,得到了业界的极大的认可。我们的双选会可以说是算是抢人大战,因为大家反馈中瑞学生动手能力强、情商高、上手快,这种较高的职业素养是各个行业都需要的。”中瑞的毕业生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基于中瑞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国际领先的课程设置,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配备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院以酒店及泛服务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打造领先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就业细分,延展出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及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形成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核心的特色精品专业群。大一的学生脱了军训服装以后,马上就走到教学酒店进行一个学期16个模块的实操课程学习和实践,16个实操模块涵盖了酒店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最有特色的是两次实习课程的设立。

“学生大一的时候会在学校内的教学酒店完成一学期的实践,在大二第一学期完成第一次运营实习,基本上是在一线岗位,比如像酒店餐饮、前台等等这些岗位。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完成基础管理实习,学生可以走到一些二线岗位,比如人力资源的助理、管理岗位的助理等,这样学生毕业时已经拥有了一年半的工作经历,这将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从2020年的时候,我们还积极推进了管培生项目,现在中瑞有30%以上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被签约的9大行业的36家头部企业录用为管培生。实现‘起点高、晋升快、薪水好’的高质量就业成果。”石敬颖说。

据悉,中瑞现与200多家的企业合作,除了将近130家是酒店集团旗下的五星级酒店,还有70余家是泛服务行业的头部企业,如华为慧通、蔚来汽车、环球影城等企业。

微信图片_20240619090736

此外,中瑞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仅服务于校内学生,还追踪了所有毕业学生就业后8年到10年后职业发展轨迹,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服务。数据显示,已经有43%的学生做到了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岗位。

在谈到适配的问题时,李彬教授认为,的确旅游业是个服务行业,但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服务人员,特别是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旅游业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创新人才与科技人才。“对于一些民办大学来说,他们的适配性可能会更好,但对于公办大学来说,课程与学科的调配没有那么灵活,比如说我们想开设‘数字文旅’专业,听说还在审批过程中。”

而安徽师大旅游管理学院张伟主任也认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旅游专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关键在于高校如何调整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升专业的吸引力。

他建议,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需求,加强旅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旅游专业的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专业正在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融合数字新媒体、管理信息系统、收益管理等提高课程的高阶性。

其次,应提升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密切关注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习环节等,以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需求。同时,应加强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估和反馈,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三,更新丰富教材内容:高校应加强与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旅游学科教材。同时,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将智慧旅游的理念和技术融入教材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应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研究,增强其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据介绍,为了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目前一些院校在旅游相关专业设置上进行了调整。例如,教育部在2023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清单中显示,将于2024年开设“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本科专业。这代表着研学旅行行业对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增加。

“我们学校出台了‘三大行动计划’,助推学科振兴发展,学院围绕‘五化’改革(即本科生导师制度化、课程质量高阶化、目的地实习标准化、专业实习课题化、实习就业一体化)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毕业生的择业思维更加开阔,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酒店、旅行社等就业单位,而是将眼光放至更多元领域。如投身主题度假区、互联网企业、基层就业等,就业类型多面开花。”张伟老师说。

此外, 为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专业打造“职旅天下”安徽省文旅行业“线上+线下”促就业项目、“访企拓岗”等就业工作机制、“导师护航”等就业队伍。

其实,就业与招生、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即所谓大学生的“进校门”和“出校门”,如何在教育规划、专业结构、职业前景上更好地进行衔接,关乎青年人的一生,关乎行业的未来。正如各位老师所言:旅游行业的强劲复苏局面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支撑。分层教学、多方发力,将是助力旅游业毕业生更好就业的底色。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又逢毕业季,当我们谈论“就业”时在谈论什么?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