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中国旅游协会肖潜辉:振兴入境游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旅游协会

5月9日,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专题会议在无锡召开。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在会上发表题为“振兴入境游迫在眉睫”的演讲。

5月9日,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专题会议在无锡召开。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在会上发表题为“振兴入境游迫在眉睫”的演讲。现刊发全文如下:

入境游现在很困难,我们通常认为主要是疫情造成的。此言也不差,的确是,几乎是休克式地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实际上入境游这个问题并非是完全由疫情造成的。

Arrival sign panel in airport with immigration sign

我们可能还记得今年开放入境游之后,好几个地方都有首发团,一个是来自印尼的旅游团,一个接的是香港团,还有一个是本城市的常驻老外,号称接待第一个入境团。

我想大家都非常了解,现在整个入境游处在谷底的状态。这个困境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我们入境游队伍还有一个残部在坚守,他们很难,我们基本上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甚至他们的呻吟和呐喊我们都听不到,是在边缘的状态。我们曾经非常优秀的导游队伍,多语种的,被我们的外国游客广为赞誉,比如国旅系统的董先生接待日本旅游团,在日本传为佳话,这样的队伍因为退休的原因,因为行业种种弊端所致,转行不再从事这个工作,更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入境游领域,我们这个队伍面临人力资源的危机。我认为整个旅游板块中伤痛最深重的就是入境游。除了人之外,入境游的供应链,不能说完全解体,可以说基本解体。我们以前有涉外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员、客房服务和餐厅服务至少有基本的语种,现在多数没有了,包括我们的交通,从前都有入境游客专门通道,这些现在全部荡然无存,整个供应链基本不存在,现在要再做一点入境旅游极为艰难。

第三个问题,现在似乎还没有人谈到这个问题,我用了一个词叫降维,降维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客源结构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除了港澳台这些不讲了,入境游去谈港澳台,当然不能说没有一点意义,但主要的意义不在这上面。主要意义是外国人,尤其是欧美,这才是入境游的根本,本分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是降维呢?现在统计里边包括有我们很多周边国家,这些打引号的游客在里边。疫情前越南游客一年进我们中国大陆多少人?450万人。我曾经为了考定这个数据专门去了云南红河州。每天清晨我们的边境开关的时候,那都是成百上千越南的商贩排队等在那里,一旦开关像潮水一样涌过来,这些人可能被纳入到我们旅游的统计450万之中,除了越南还有缅甸,在云南边境每天大批民工,国际民工缅甸的进入到境内里边来打各种各样的工,这个也被算进入境外国人,他们过来是有报酬的,而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要求排除有收入的群体。

我在2018年参加过上海市的一个评审会,评审什么内容呢?旅行社组织外国游客来上海,人数比较多,按照人头要给奖励,这是好政策,好像北京、西安、桂林依然还有这个政策延续,但多数地方这样的政策已经没有了。当时我看到他们各个公司组织进上海的外国游客结构表的时候,大吃一惊,主要是越南、缅甸,特别是越南。不是说做越南旅游团没有价值,有价值,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我们做入境游的本意。

整个入境旅游市场是降维,欧美游客占的比重,包括日本,包括韩国都在大幅度的下降,俄罗斯、蒙古、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消费能力比较差,不能完全算严格意义上的游客,这个入境市场的降维问题极为严重。

还有一个问题也非常严重。疫情期间,一线城市包括少量二三线城市,常驻老外大部分返回他们的祖国,我在上海亲眼目睹撤离的潮流,非常的痛心,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入境旅游的根脉,只要有一个老外住在这个地方,会不断的提供信息到祖国他的朋友圈,所有可能到中国来旅游的人群首先会打听在国内常驻的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是对入境游作出很大贡献的一个群体,对中国很了解。我现在没有具体的数字,没公布,但是我认识和我了解的有一个很大的群体都已经离开了,这都会长久对入境旅游产生负面影响。

国际竞争,我们号称排在四位、五位,现在没有办法谈排在什么位了,免谈。

和出境旅游失衡的问题太严重了。

简要谈一下原因,首先要想谈的是地缘政治的危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的反华政策,这样的政策对我们整个入境旅游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期的。

第二,疫情冲击。

第三,入境游供给侧不适应海外市场剧变。

第四,国内游尤其是出境游更来钱。国内游也好,出境游也好,毛利率要大大高于入境旅游,资源全部投到这样两个板块,入境游没有,如果没有补贴基本上都是在盈亏线上挣扎。

第五,是否政府驱动弱化?这个话题我不好展开,只是说一个感觉。

第六,是否存在入境游局部去专业化问题?

第七,俄乌战争。同样影响入境旅游,比如说美国的航空公司不能够飞越俄罗斯领空,于是大量的航班都停了,包括到其他的国家。所以俄乌战争其实对入境游也是有影响。

我想重点说一下为什么必须要振兴入境旅游。没有健康的入境游,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旅游。我主要讲两点:

第一,入境旅游是反脱钩、反围剿背景下的人民外交。我有两个观点,其实这个观点很多人表达过,我的措辞是“来华始有知华,知华始有亲华”。你不来,亲和知都是问题。现在我们处在什么情况?西方主要国家知华派和亲华派都降到历史最低点,比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还要低。非常非常艰难的时期。即使西方的两个政党极为对立,所有的问题上都打架,但是唯独在反华这个问题上高度统一,言归于好,这就是我们入境旅游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认为入境游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外交形式?基于基本的认识,就是旅游是可以改变认知的,我们是在经验的形态来认识这样一个道理,我看一些主要国家的学者对这一观点都是肯定的。我也查了一下数据,基本上最反对中国的,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来过中国。反过来,对中国好的,大量的都是多次来中国。当然不是很绝对,不是说来了就一定对中国友好,我们就主要的方面做这样的判断。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马英九回乡祭祖之行,我相信马英九团队对大陆的认知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一下网络投票的情况,不仅仅影响他们,还影响了台湾,网民大部分对这一趟出行很满意。另外,国民党的选情,被提升8个百分点,完全是因为这一趟出行,最终国民党能不能选胜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的的确确是加分的,我相信有关部门为此做了精心准备。

第二个例子是欧盟的主席冯德莱恩,她在来中国之前发表了很多的言论非常紧密配合美国人的反华政策,但是来了之后,首先她对脱钩表达意见,她认为不可行、不可取、不实际,她还讲到这趟中国之行加强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崇敬之情,她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是经过几天沉淀之后才发出来的。入境游的力量,当然不仅仅是入境游本身,首先取决于相关部门的精心安排。

我想引用一组外国的哲人学者对旅行改变认知的名言,马克·吐温讲的一句话:“旅行对偏见、偏执和狭隘是致命的”,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讲得更加精准,更加有现实意义,他说:“旅行就是发现每个人对其他国家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这句话尤其应让美国人听一听,他也是博物学家,在整个世界有巨大的影响。这是美国诗人和剧作家玛雅·安吉洛的一段话,“也许旅行不能防止偏执,但通过展示所有人的喜怒哀乐,它可以引入这样一种想法,即如果我们尝试相互理解,我们甚至可以成为朋友。”她讲的也是入境游,当然也包括出境游。

在这个部分里我要讲的第2个小观点,就是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来遏制西方的主流民意越来越反对中国,必须要做工作,这张图是美国从2005年到2022年整个对华负面情绪,可以看到已经涨到82了,对中国的看法是很负面的。

微信图片_20230524095223

我专门弄了一张表,下面这个是美国一家独立民调公司PEW,一个基金会支持的,不间断做民调,还是有一些公信力,从2002年到2020年期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流民意对中国的看法。

微信图片_20230524095445

首先几乎每一个国家对我们负面看法都是增加的,增长最慢的是意大利,增长最厉害的是英国,平均下来这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看法73%是负面的,平均增长大概是38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看到我们的崛起,在背后推行排华反华的政策,也和复杂的因素有关联,值得我们思考。

反击妖魔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会不会是国内的主流媒体?不是的。我们无法在国际舆论界发声,基本上发不出来,民间交流也是比较难的。当然是有作用的,类似于当年的乒乓外交,我认为最有作用的就是入境游,旅游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最重要。为什么重要?

  • 第一,对冲负面偏见,输出真实形象;
  • 第二,揭露外媒谎言,百闻不如一见;
  • 第三,扩大知华人群,增加亲华力量;
  • 第四,增进了解,软化冲突;
  • 第五,直面中国新貌,亲历人民善意;
  • 第六,沉浸式感知,全能化场景;
  • 第七,弱意识形态,强亲和能力。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王婆卖瓜让老外来夸,让老外讲中国故事,这个效果完全不一样,可以以民促官,过程很长,慢慢产生化学反应,润物无声,大象无形,作用很厉害。比如马斯克的妈妈刚刚来了一趟中国,她讲了一句话,她在中国玩的很开心,每个人都很友善,非常正面。

目前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条件,还有人民币国际化,随着出境旅游国民还有学习提升,文明程度都在提高,我们让老外到中国旅游,让他留下好印象,让他原来的看法有转变,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

这是关于入境游为什么必须要做的第一点,反围剿,反脱钩。第二,入境游可以产生巨大的开放效应,入境旅游给东道国带来无尽的可能性。

下面谈对策。

一、入境游亟需纳入国家战略,我看到一种比较官方的意见,认为入境游早已在我们国家战略体系里面,民间好几位著名人士提出要纳入国家战略,现在这个好像变成了有争议的问题。是不是国家战略,我认为有几个标志,首先是不是国家发布的,如果是某一个部门发布,这个怎么算国家的战略?

第二,要有一系列的产业政策,现在这个产业政策似乎也不明显,对入境游感觉不到,尤其现在和日本韩国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比,我们这个产业政策还有不少差距。再要有必要的机制,否则不算国家战略,尤其是外交、移民、外宣、民航,这个不协同,入境旅游怎么搞,这个机制我们有吗?不能说一点都没有,但是像其他国家那样的没有,还有就是要有效地回应旅游的关切,那么多的痛点都是跨部门的,我个人也是认为真的要纳入国家战略。

提供了一个日本的案例,日本的观光立国整个历程,这个就是国家战略,这个就是产业政策,这个就是旅游外交,而且效果是比较好的。这套政策实行下来从内阁一直到部门,一直到地方,一直到企业,是全流程都有政策。今年的目标是旅游外汇收入5万亿日元,而且观光立国战略的实施过程是中日旅游地位互换的过程,最早我们叫入超,来自日本的游客非常多,去日本的中国人比较少,现在颠倒过来,疫情前日本人来中国200来万人,我们去多少人?800多万人,将近900万人,完全逆转。而且中国人去日本以后,对日本的印象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对日友好的人超过对华友好的人,某种程度上是观光立国战略造成的,日本叫观光外交,我们叫旅游外交,这不是简单的旅游问题,简单的经济问题,同时也可以是政治问题。

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几个特点:

第一,入境游是中心,国内游不是中心,出境游也不是。核心的问题就是入境旅游,真的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签证政策为入境游服务。日本为了发展冲绳旅游专门开出一种签证,只要去了冲绳,三年之内到日本多次往返,典型的旅游签证为地方旅游业服务。

二、以改革开放驱动入境游。

首先就是入境旅游的地位问题,到底是什么位置,是排第三还是第一,真的应该思考。

第二是人的问题,什么人最适合做入境旅游,我们发现了一些现象,比如说讲普通话的人可以到美国去做驻外旅游办事处的主任,那交流怎么办?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全部都不懂,怎么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再就是签证问题比较突出,首先表就很难填,比如说老外到北京住哪个酒店,还包括一个信息,这个酒店在北京的哪个区,这就是不小难题。很多人就是填表的过程中放弃去中国旅行。再就是老外来到我们中国,推特不能用,脸书不能用,老外抱怨也比较大。

三是创新企业入境游商业模式。这个我们不适应的问题太严重了,一定要基于互联网,基于西方主要的社交媒体,这是我们的信息输出和收客的主渠道,当然原有的线下渠道可以继续做,但是已经日薄西山,未来全部在移动互联网上面,和国内一样。

第二,直面散客,不需要组团社。

第三,定制与会员。

我还特别列了一个李子柒,这个我们都知道四川的一个小姑娘,自己做了一个短视频,几百万的老外追捧她,有没有我们的做入境旅游想到和李子柒做合作,她那个地方做内容,我们后面做体验李子柒的生活方式来旅游,我们的乡下这种原生态的生活,有没有旅游人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

还有我们的TikTok,那都是天文数量级的用户,既然可以卖商品,既然可以有短视频,能不能把入境游搭进去,要创新,老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了,当然还会长期有生意,就是生意比较小,创新非常不够。

最后,入境游的重点在青少年。有数据为证,美国不同年龄层对华态度,可以看到50岁以上的60%对我们中国反感,但是年轻人、中青年的明显要低很多,对日本也是这样的,70岁以上日本老人对华亲近很少,13%多一点,但是18-29岁41%对中国是比较友好的。所以年轻一代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个怎么样能够扩大,互联网一代可能他们本身就是TikTok的用户,所以对中国他们没有很多的恶感,这个是我们做入境旅游最要发力的部分。

微信图片_20230524102234

代表现在还坚守在入境岗位的同仁们,呼吁一下,希望有关的部门能够解决他们在入境游业务运作上的一些痛点。第一,老外来了想体验中国的高铁,那他要拿护照买票,12306这个填护照号的界面都没有,只能全部线下操作,要进去过轧机,护照不能扫,又没有身份证,全部要线下,铁路部门能不能解决一下老外和国人一样方便坐高铁的问题。还有这个票也不能提前出,以前旅行社老外团队可以提前一个月出票,现在全部都没有,都是国民待遇,老外太不方便了。还有故宫这样的门票没有团体票,全部要旅行社一张一张网上抢票,操作很艰难,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离开了入境游队伍。可能有几十个比较小但是很关键的痛点,我在这个地方呼吁一下,入境游再也不能像这样下去。

用一句话作结束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在于多交往。

原题:《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专题会议主旨演讲|肖潜辉:振兴入境游迫在眉睫》)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中国旅游协会肖潜辉:振兴入境游迫在眉睫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