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从钟鼓楼一路往南,途经万宁桥、故宫等直至永定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虽称为“线”,但它其实是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的组合体,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智慧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5月8日,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北京中轴线数字资源库成果”和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IP共创计划。
助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创新
在现场,北京中轴线数字资源库开放展示暨探元数字文化开放平台上线。数字资源库将基于“数字中轴”前期建设积累的数字资源,包括北京中轴线官网、云上中轴小程序、4D“时空舱 ”等多个数字产品,整合中轴线数字档案、3D建模资源以及北京中轴线创意大赛优秀作品,共同构建北京中轴线“多模态”数字资源库。
北京市文物局在现场发布了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IP共创计划。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深入融合数字技术,首批将精选870件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呈现。不久前,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2022颁奖暨2023启动仪式刚刚举办。其中,2023年的比赛设置了更多“数字化”参赛的可能性,比如用社交媒体、数字游戏、数字声音的方式来表达中轴线,优秀作品将在二次创作后加入中轴线数字资源库,优秀文化资源将为全民共享。
数字互动体验展 展现文物古迹魅力
在北京鼓楼,有一场常年上映的沉浸式数字互动体验展“时间的故事”。它阐释了北京钟鼓楼的古代报时功能、建筑特点、周边民俗及鼓楼与北京中轴线的关系。
这场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活化的互动体验展,以古建筑加数字展的形式,带领观众穿梭时间。光影秀《共鸣》利用投影畸变矫正技术和空间定点声场,将音乐、鼓声与宏伟的建筑空间相结合,凸显了鼓楼的建筑结构之美和暮鼓晨钟的壮丽景象。
观众在鼓楼还能看到“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展品包括25面报时更鼓、铜刻漏、碑漏、时辰香、日晷等中国古代计时仪器。
活态传承 让古老中轴线历久弥新
北京中轴线是东方文明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上的独有沉淀。近年来,北京市除了用数字化手段对中轴线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调动了更多最新手段,以活态传承的方式,让古老的中轴线历久弥新。
坐落于地安门外大街的北京新华书店地安门店暨“为宝书局”,是北京中轴线遗产区范围内唯一一家挂牌文物经营的书店,拥有百年历史。在经过两年时间转型升级后,书店以“活的中轴线博物馆”的全新形态与广大读者见面。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店内设计、陈设等,都与北京中轴线的空间序列一一对应,穿梭在书店里,犹如漫步在一座微缩城市中。
书店空间内还设置了多个点位,顾客戴上AR眼镜后,就可以看到天坛祈年殿等中轴线主要建筑的影像,听到相应的讲解。
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专题展现正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7家单位的53组件文物的展出,以“物”证史,彰显古都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展览中,16米长的中轴线沙盘,配以立体投影技术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之壮美。
此外,艺术创作者们也以北京中轴线为描写对象,以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底蕴为主题进行创作,用民乐的方式进行解读和展示。北京民族乐团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中轴线上遗产点为依托,用音乐展现北京的文化风貌。
(原题:《可视、可听、可感 一起“云打卡”北京中轴线》)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可视、可听、可感 一起“云打卡”北京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