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苏州古籍馆在苏州图书馆揭牌。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
“苏州图书馆现存古籍无论数量、质量都在全国同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认为,苏州图书馆和苏州地区古籍收藏单位通过古籍普查、人才培养、古籍修复、古籍收藏环境建设、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整理出版、古籍知识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措施,上下一盘棋,全面系统开展古籍保护。
苏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古籍公藏单位30余家,古籍藏量达百万册。据悉,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苏州市的古籍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宋刻《容斋随笔》《东莱吕太史文集》、元刻《春秋属辞》《唐书》等31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2014年,苏州图书馆和吴江区图书馆同时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入选名额占江苏全省一半。
在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宣传普及、古籍整理与研究等方面,苏州各古籍收藏单位率先进行了有益探索。以苏州图书馆为例,自2007年起,苏州图书馆逐步推进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页,容量达16.12TB。同时,图书馆还建立起了包含苏州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苏州地区家谱以及苏州文人别集等内容的“苏州图书馆古籍库”,并实现了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
在苏州古籍馆揭牌现场,还同时进行了江苏省内首个“中华经典传习所”授牌;苏州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5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苏州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接晔告诉记者,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授牌的“中华经典传习所”,将作为苏州古籍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打造;成立的苏州市古籍数字化联盟,将推动苏州市古籍数字化合作在平台建设、资源采购、转化利用、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驶入“快车道”。“这些举措能够让古籍真正迈向‘智慧’之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接晔说。
“未来,苏州古籍馆将结合苏州图书馆天香小筑修缮工程,利用展览、活动等形式,打造古籍活化样本。”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兵介绍,苏州古籍馆将继续深入挖掘江南典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共同价值;着力建设一支在典藏保护、展览展示、修复加工等方面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打造一个全市统一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开设一批典籍研究班、传习班和吟诵班;推动多元合作,建立古籍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资源整合等全链条工作体系,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版本馆功能与服务的全面聚合,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古籍工作活动共联、品牌共推、成果共享,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重塑江南文化,以更实举措构建古籍工作的“苏州样板”。
(原题:《苏州古籍馆揭牌》)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江苏: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揭牌 重塑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