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半,飘忽不定、来去无踪的疫情走向,让旅游业界处于极度无奈和焦虑困顿之中。近一时期,由于市场透出了些许可喜的气息,业界忽然之间变得有些个兴奋了。如文旅部发布放宽跨省游“熔断机制”的政令,端午假日旅游出现升温,国家卫健委强调取消疫情防控的层层加码。一些地方因此出台了刺激市场的政策性措施,有的自媒体发文称《旅游复业,这次真的要来了……》(6月10日),有的旅游企业更是急不可耐、跃跃欲试。这种渴望和预判,既非常可以理解,也使理性和冷静显得更为必要:这种感觉对吗,是否有些操之过急?
对于旅游部门和旅游业界来说,处在目前这样的一个阶段,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仍是一个前提性的大要求,忽视这个背景就可能造成研判的轻率和偏差。再者,深受疫情摧残的旅游市场,其整体性复苏也需要由点到面、逐步积累,就如同从寒冬到暖春,要经历乍暖还寒的反复,不可能转瞬之间就完成递变,那只有“变脸”技巧和影视镜头才能做得到。
旅游市场复苏是否已现拐点?首先需要对疫情所处阶段做出研判,当前到底仍是疫情常态化的某个节点,还是已处于疫情的“尾巴梢”。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虽总体平稳,文旅部出台了有利于旅游市场复苏的“熔断机制”,国家卫健委要求以“九不准”清理防疫中的层层加码,但只要疫情一日不止,就很难对疫情掉以轻心。按照文旅部新颁的“熔断机制”精神,市场经营空间比以前扩大了,跨省游的熔断频率也将明显降低,有利于在省市域范围内推动产业复苏,成为从几乎停滞走向逐步复苏的一块里程碑,但在全国疫情仍不时散发、且偶会窜高的情况下,就仍旧存在随时“点刹”和扩大的可能,只要“非必要不出门”的倡议还未取消,旅游需求就很难一下子得到释放,也就不能说全国旅游市场走向复苏的大幕已经开启。因此,所谓旅游市场复苏的拐点之说,也难以据此作出判断。
市场复苏前的头等大事是什么?2年半的抗疫实践说明,防控疫情与市场复苏是一个杠杆的两端,关键是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互利双赢和最大程度复工达产。当前,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重申加强科学防疫,要求清理各地层层加码的“九不准”现象,这是关乎市场复苏的最重要、最迫切之事。只有各地紧急行动起来,把本地区的“九不准”现象彻底清除掉,才能拔除限制游客全国流动的藩篱,旅游市场才能由小而散的“割据状态”,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全国统一大市场。6月10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全省下发《关于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五不准”要求的通知》,要求分类实施精准防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现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市场恢复发展,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行动措施。相反,如果连自扫门前雪都不能抓紧做到,那就注定全国旅游市场复苏尚困难重重。因此,与出台具体的某项刺激市场复苏的措施相比,抓紧搞好对层层加码的清理更为重要,舍此而急于去琢磨恢复市场,那就是避重就轻兼操之过急了。
旅游接待能力是否更需加强复苏?在疫情长时间的打压下,相当比例的旅游企业处于歇业停产状态,大批员工被下岗或遣散。有的酒店、宾馆、民宿已经半停业,客房都处于锁门闭户状态,在未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情况下,立马开张必然会有质量的很多隐患。这类情形,也普遍存在于其它接待要素中。各级旅游部门应担负起必要的提醒和督导之责,确保各类企业达标运营、依规接待,如设施是否维护到位、员工技能是否达标、管理是否恢复正常、软件服务是否规范,都应该有必要的检查落实。业内目前存在一种担忧,企业经营者因疫情的打击,普遍处于负债状态,对恢复经营都有一种焦躁性的期盼,个别的也酝酿着“磨刀霍霍”的情绪,一旦旅游市场监管出现松懈和漏洞,便会发生欺客宰客的群体性现象。鉴于此,在期盼旅游市场加快步入复苏阶段时,也有必要提前大声问一句,你们的市场监管准备好了吗?
对于旅游市场主体而言,由于饱受旷日持久的疫情之害,没有哪一家企业不对市场复苏朝思夜盼、祈祷尽早否极泰来。但理性的做法是不急不躁、顺势而为,按照旅游市场恢复的节奏去应对,争取事半功倍;若操之过急,毛手毛脚,啥都想争先,到头来未必就有好结果。当前,各类企业在思考应对旅游市场复苏时,应加强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和把握:
最现实的客源有哪些?这是对应性做好准备、迎接市场复苏的前提。现阶段,游客最需要的是什么,又能够做到什么?从一些地方和旅游企业的动作看,似乎已经想到吸引来浩浩荡荡的团队旅游者,并为此又祭出惯用的“老法器”,以减免景区门票为诱饵,仅凭这一点就能驱动游客出行的脚步吗?从眼下疫情防控形势看,很多地方还在倡导“非必要不出行”,强调回来前必须提前报备,这种局面对于相当多的在职人员、学生家长,是不大可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多数人所做的是较为稳妥的选择,就在本行政区域内就地旅游。那么,谁敢“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恐怕只有退休者、自由职业者等很少一部分人。因此,现阶段立足本省本地客源市场是较为实际的,引入跨省游客源只能作为努力争取的目标。
游客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是考虑市场复苏时必须弄清楚的。游客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疫情磨难以后,最需要的通过旅游透气散心、振作精神,无论是选择观光,还是休闲度假,这一点是共性要求。在疫情影响尚未消除之时,相对于以往的其它时段,游客期望的满意度将更加明显;而从市场现实来看,这与企业经营者急于赚钱的心态形成很大反差,也与历经长期疫情折腾后的服务质量可能有所落差。如何避免这种反差变为现实中的错位,就有赖于主管机构的市场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也需要企业自觉维护自身形象和声誉,不能够“萝卜快了不洗泥”,不能够市场旺销了就缺斤短两。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在旅游市场复苏的这个阶段,很可能也是旅游投诉高发的时段,既有疫后服务质量下滑的客观原因,也有主客之间追求的较大落差,对此有关方面应该加以提前预警。
该如何针对性地配置旅游产品?现在无论是景区门票减让的促销,还是旅游最高当局出台的“熔断机制”,首当其冲的都是观光游团队,这在现实需求市场中只是一个门类而已。长期以来,业内研讨旅游市场需求趋势的变化,共识性的认识就是观光游将不再主要,铆定了旅游景区未必是可取的。清明、端午前后全国各地出现的露营热、微旅游、微度假,透出的也恰恰是“非景点”旅游。因此,从供给侧的角度考虑游客需求,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除了观光游览,还应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以及更多新颖的玩法。期望尽快恢复到疫情前的旅游水平,这是很多地方的共识和期望,但仅靠旅游团队是做不到的;仅靠传统的“纯旅游者”也做不到;还必须最大化的满足“大旅游”概念下的各类市场需求,包括诸多的公务、商务活动。这对经济发达地区、旅游重点县市尤其如此,只有各行各业全面的复工达产,恢复举办各类展会、文旅活动,才能发展起来这种“大旅游”,而这又将涉及疫情防控的尺度,包括层层加码的消除,否则市场复苏就肯定顺畅不了。
对于考虑安排旅游活动的人,也不建议太过着急,也要“戒急用忍”;原因就是疫情并未过去,国家要求疫情防控动态清零。例如,几天前防疫形势趋于平稳的北京市,又因北京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的外溢扩散风险而一下紧张起来,因此,就是急于选择出游,也要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统筹权衡好诸多利益关系,如出游是否影响孩子上学,是否影响本人回来上班。此外,选择到哪儿游、何种产品、出行方式,那都是个人的兴趣和计划了。唯一的提示,就是不要贪图便宜和廉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贪图就可减少吃亏上当的概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新”。2022年6月6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旅游晴雨表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目的地接待的国际游客已近1.17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其中60%的游客是在3月份接待的,表明国际旅游复苏正在加快步伐。因此,我们也要对中国旅游市场抱有充分的信心,市场复苏的这一天应该为期不远了!(高舜礼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高舜礼:复苏旅游市场还得戒急用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