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预计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馆的建设是近年来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的一部分。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9日晚开幕。开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发布了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文博领域建设成果。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喜人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大运河(北京段)作为水利运输工程,为北京城市的建设、水系的梳理承载了重要职能。2014年6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12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该《规划》从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北京市昌平区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勘探总面积1.03万平方米;完成了都龙王庙围墙文物抢险修缮工作,以及都龙王庙壁画修复保护项目;加强遗址区散落石刻文物保护,对遗址内存有的6通石碑统一安放,纳入昌平区可移动文物进行管理;拆除非文物建筑,恢复文物景观;基本完成了九龙池水质治理工作,提升了九龙池水质。
北京市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完成了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对北关大道以南区域进行了废弃建筑物拆除、垃圾渣土清理、绿化美化、完善空间布局和景观小品等工作;开展了“三庙一塔”景区文物修缮工程,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通过阶段性验收,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完成第一阶段以中路为主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第二阶段修缮主要集中在东路,完成了9个殿座的大木构件修补、屋面苫背及墙体砌筑,7个殿座完成瓦瓦,完成量达工程总量的90%。此次修缮拆除了多处临建房屋,恢复了古建筑原有的风貌;清退了所有长期租赁单位,扩大了展厅面积;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博物馆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发现的地下文物补充了研究万寿寺历史的物证。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西北部的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计划于2023年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据介绍,该馆将从大运河与北京城市发展以及北京服务国家首都建设的互动关系角度,诠释和弘扬大运河文化。展览内容由基本陈列“大运河与北京”(暂定名)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构成,展陈面积约2万平方米。
博物馆由主楼和观众共享大厅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主楼主要体现博物馆的传统功能,由藏品库房、文物修复、展览陈列、社教活动及办公区域组成;观众共享大厅则重点凸显新时期多元化的博物馆服务功能,满足开放式展览陈列、更多类型博物馆活动、特色文创配套服务等观众服务需要,实现更灵活的开放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
目前,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预计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原题:《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预计明年底竣工》徐婧)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预计明年底竣工,后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