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来喜先生是令人尊敬的师长,在地理学界、人文地理学界、区域科学和旅游规划界成就卓著,得到国家、社会和业界的高度认可。旅游业界对郭先生的尊崇,首先来自一代地理界学者对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学的开启之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确定,发展旅游产业刚刚提上议事日程,郭来喜先生等一代地理学的专家学者就全力投入旅游研究,开创了旅游资源和开发的基本理论框架,成为第一批旅游科学理论的成就者,对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这一代专家学者中,郭来喜老师更加偏重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几乎是从国家“七五”计划开始,老先生就躬身入局,主持了第一个《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此后参与多个全国旅游五年规划的制定,并且结合实践研究所得,提出了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范式和路径,特别是对“区域旅游规划”的范式做了奠定框架的工作。
除了开创,还有坚守。在40年的发展中,旅游产业迅速迭代变化,各个学科在旅游业结合中做了各种探索,有的更加技术化、范式化、学术化,或者相反更加主观化、创意化、空泛化,但是旅游地理学科这一干人马,牢牢扎根在大地上,“为发展而规划”的方向不变,没有须臾离开大地赋予的资源和特点。“神州规划推泰斗”,“点沙成金问谁人”?郭先生挽联中的这个话,恰是郭先生旅游规划人生的独特价值的表达。
坚守的同时,更有不变的热诚。好像郭先生做过多个西部地区的旅游规划。郭先生对经略西南的研究很深入,这很自然,因为多年担任云南地理所所长,有感情;同时老先生对西北各省区的研究也非常投入——大凡中国的人文地理学者,对西部疆域的研究开发都有特殊关注。而因为规划工作的实践性质,郭先生和旅游部门的同志交往很多,每次交流,都能感受到郭先生“地理学者”开发国土的那种热情,满满爆棚。
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跟随领导考察郭先生领衔的“十五”宁夏旅游规划,在银川边上的“长城遗址”,老先生奔跑于几个土堆子边,介绍“明长城遗址”和“汉长城遗址”,有种“有宝在手”的激动,完全内生于本心。有一次给旅游局同志们介绍其领衔的新疆旅游规划,提到规划中对“亚洲之心”的发现,亢奋不已。在老先生年近80岁的时候,还再次登上5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说起来都是畅快和满足。
“八十载地理纵横,最难得山河寄慨,家国情怀,神州规划推泰斗”。老先生的挽联上这几句话,真心概括一代地理学人的纵情人生。我辈仰慕。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杜一力追忆郭来喜先生:地理纵横 旅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