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其中包括国家形象强化、国家历史认知、国家精神弘扬等。下面通过对各国公园的建设历程来看,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精神的构建中究竟有何等关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是从国家公园概念衍生而来,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和探索,在国外案例的借鉴上,只能用国家公园概念与之相对比,两者在目标上有所不同侧重,但在对国家精神的构建上,具有一定目标相似性。
国家精神弘扬
国家文化公园从国家公园概念衍生而来,其建立是为了弘扬国家精神,形成统一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其中既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又有超越民族、国别界限,全人类都应坚持的正义、勇敢与助人为乐的统一价值观。
体现国家主流价值的身份认同
以美国为例,国家公园制度诞生于此,起到了保护原始生态、刺激旅游业的作用。但回溯国家公园制度的诞生历程,不难发现,该制度在其诞生之初,就承载了另一项重要的使命:塑造新大陆的身份认同。荒野里的进取精神是美国建国初期人民的广泛认同,不受拘束的土地象征着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也是美国历史与文化的核心。
从殖民地时代开始,美国主流社会长期对荒野持厌恶与征服的态度。然而,随着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荒野尤其是壮美的荒野景观被美国知识精英塑造成为彰显美国独特性和构建国家认同的工具,被赋予了崇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而在 19 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城市及工业化快速发展,以及民主、平等思潮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背景下,保存荒野景观作为公民的“游乐场”不仅成为人们应对城市弊病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这是保障普通民众平等地访问和享受荒野景观的权利的重要方式。
因此,美国早期建立的国家公园反映了美国社会对荒野尤其是荒野景观所具有的美学、精神、文化、旅游等多元价值的认可与推崇,以及为了“人民”而保护景观资源的民主、平等思想,这是美国国家公园的原始底色。
事实表明,诸如黄石、优胜美地、冰川、落基山等美国早期国家公园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美国社会精英眼中,国家公园所保存的荒野景观是能够媲美甚至超越欧洲古老文化、彰显美国独特性的国家骄傲。进入新世纪,美国国务院充分肯定了国家公园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的积极作用。“除了保存地质、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外,国家公园对美国人来说还具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意义……塑造了美国的身份认同,在国家公园中保存的广阔风景和不受拘束的土地象征着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这是美国历史与文化的核心”。
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
国家公园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山岳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的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中的富士山折射了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反映了民族情感的寄托。作为日本民族精神象征的富士山,即便是没有去过日本的人,也听过其大名,已经是日本人不远万里朝拜的圣岳。“富士”源自于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族语,意为“火神”,日本人崇尚山人合一的理念,将其作为民族精神永生的象征,它寄托了日本人所有的崇拜与憧憬,是所有人心中的骄傲与梦幻。在日本,能够亲眼望见富士山的雄姿,永远都是一件振奋人心、值得自豪的喜事。
而法国的先贤祠,是法国精神的象征、历史的见证。里面安葬了许多为法国历史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先人,包括雨果、居里夫人、伏尔泰等代表法兰西精神的72位伟人,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也是国家民族精神的很好体现。
英国的湖区国家公园是整个英格兰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融合了森林、田野、山地、湖泊等最具英国特点的自然景色,面积正好占到英国国土面积的1%。在湖区曾有不少英国著名诗人、作家常年生活、创作。孕育了像童话作家毕翠克丝·波特、艺术家约翰·拉斯金等众多文化名人。丹尼尔·迪福曾说过这里是英格兰最狂野、荒凉和可怕的地方,然而在威廉·华兹华斯等一大批后来的湖畔诗人眼中这里却成了全英国最浪漫的地方,被称为英国人的心灵之乡。湖区所体现的是英国人民族性格中的浪漫、无拘无束,甚至还带有一点点感伤的情怀。湖区的旅游部门深刻地理解湖区的精神实质,因此在打造湖区这个品牌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强化这种诗意的联想。
为国奉献的社会正能量
国家公园作为祖国最壮美景观的代表,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英勇事迹。美国、加拿大国家公园将为国奉献精神着力点。如美国西黄石国家公园入口荣誉碑,上书“纪念所有西黄石的退伍军人,以及所有曾为国家服役的陆、海、空、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将士,以表彰为国家安全保卫作出贡献的军人”。
美国盐湖城大羚羊岛省立公园入口除了少量停车位以外,没有任何商业服务设施,高高飘扬的美国国旗下,竖立着美国陆军突击队与空军纪念碑:“为纪念1992年10月29日晚上9点15分左右为国牺牲的美国陆军和空军士兵而设立此纪念碑,我们要互相提醒,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不褪色。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以他们为荣并永远为他们祈祷,用来纪念美国发动的索马里战争中为国牺牲的将士们,弘扬为国奉献的国家精神”。
追求正义、勇敢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在一定程度上,国家公园体现了人类的主流价值观。
位于尼亚加拉河上的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横跨加拿大、美国两国,在尼亚加拉瀑布的加拿大侧,游客如云的观景台墙壁上有一块显著的纪念碑,展示了17岁美国男孩Burrell Hecock的英勇事迹。1912年冬天,Burrel为了抢救因冰桥开裂而落水的一对加拿大夫妇,永远地沉睡在滚滚的尼亚加拉河中。这块纪念碑不仅是对Burrell的深切缅怀,同时也代表加拿大人民对英勇救助、无私奉献等普世精神的追崇。
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贾斯珀国家公园境内的艾迪丝·卡维尔山以神秘的高山景观和消融中的悬冰川而著名,其名称来源于一位英国护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艾迪丝·卡维尔作为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红十字医院的总护士长,坚守阵地组织抢救各国伤病员工作。在救护工作中,她协助超过200名比利时、法国战俘逃往中立的荷兰。不久,她的所为被德国士兵发现并遭残忍杀害。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护士,提倡人类坚持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共同价值观,英、法等国分别在伦敦、巴黎市中心建造了她的塑像,在万里之外的加拿大,政府委托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选取了这样一座圣洁的山峰以她为名,希望将她正义、勇敢的精神保留并传递给全世界。
国家历史的生动展示
国家公园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展示,不仅强化了国家形象,也集中体现了国家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
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用4座高达18米的美国前总统头像,代表坚持不懈的毅力,向历史致敬。虽然公园的森林中遍布植物、动物和自然小径,但每年吸引近 300 万游客的重要景点便是这四张面孔。艺术家Gutzon Borglum于1927年开始雕刻。400名工人耗时14年完成了四位美国总统面孔的雕刻,这四位总统的选择标准是他们在国家历史重要时期任职: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从英国手中夺回了独立自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第 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家进入 20 世纪之时刺激了国家经济发展;美国第 16 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南北战争期间维护了国家统一,致力于废除奴隶制。时至今日,拉什莫尔山不仅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还成为了美国文化中美国总统的象征。
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局针对游客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深化不同群体对公园主要资源、本地区自然文化资源的认识,使游客形成国家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认同感。加拿大罗伯森山省立公园是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的著名景点,在入口的游客中心内,公园管理者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展示了加拿大与罗伯森山的历史:用一棵公园内枯萎大树的年轮代表时间,通过关键时间点及事件的简要描述,展示公园历史与国家历史进程,使历史文化变得生动且简明有趣,增强游客的国家历史认知。
国家形象强化
国家公园是全民族甚至全世界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最高、最有代表性的地域空间综合体,也是国家形象的“金名片”。
如美国华盛顿州雷尼尔山国家公园是全世界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大烟山国家公园展示了多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世人熟知的黄石国家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美国国家公园建设经验表明,国家公园是国家形象强化与推广的有效手段。
在有序、安静整体氛围的影响下,国家公园出入口、主要景点、游客中心等重要节点不是被纷杂哄乱的商业店铺所充斥,而是安静的氛围和飘扬的国旗。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服务设施门前、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入口处均升起国旗,作为国家的最直接代表与体现,一是提醒国外游客这里的领土归属,二是增强本国游客的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与国内风景名胜区不同,美国、加拿大国家公园入口及园区内游客中心设施位置除了安排常规的公园售票、问询、休憩、医疗等服务外,严禁安排大规模旅游开发与商业设施。
“四大公园”与国家精神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除了物质形态的保护利用,还应表现为震撼人心的精神形态。
以爱国主义精神、勤劳勇敢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开放创新精神为主题的长城精神,是在历史跨越发展中形成的,既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包含了人民群众创造推进历史的融合基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当充分挖掘长城所体现的不畏强敌、敢于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 ;各民族互助团结、和平共处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 ;勇敢无畏、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坚韧不拔、自立自强、昂首挺立的人格魅力 ;抗暴扶弱、除恶扬善的正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基石。时俱进的创新协同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灵魂。海纳百川的融合共生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核心。忠义诚信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特质。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时应充分体现其所代表的国家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国家精神的代表。其体现的是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正能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翻开史册,一部艰辛的治黄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治国史。黄河文化蕴含优秀的民族精神体现在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不论是长城、大运河,长征、还是黄河,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又积淀了丰富的故事。长城抗战的壮烈辉煌、大运河畔的万种风情、长征路上的坚韧不拔、黄河母亲河的奔腾不息,在岁月的冲刷下,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我们民族坚定自信、文化延续、血脉传承,在奋斗中不断前进的最好教科书。
放眼我国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局,从巍峨的万里长城到伟大的万里长征,从壮美如诗的大运河到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皆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以国家之力,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四大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性文化工程。因此,我们除了站在文遗保护和文化传承角度认识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创新制度外,还应站在“国家精神构建”的高度去理解、阐发其内在能量,关注并发掘长城、大运河和长征的精神内涵,努力呈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文化特色。这既是国家公园创立发展的历史启示,更契合了当下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原题《解读: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精神构建》)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解读: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精神构建中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