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200历史但仍为朝阳产业的行业能否在疫后重启?
公众会不会重塑对邮轮安全的信心?疫情是否彻底改变了邮轮业的运营模式、行业格局和全产业链?邮轮业是否需要一场技术和监管制度的革命才能改变其厄运?
四位邮轮业学者和从业人员给出他们的见解。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博士:公众对邮轮安全的信心是否崩溃?
公众信心确实受到影响,消费者对邮轮的拒绝率有所上升,但是远没有到达崩溃的地步,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回升。
最有力说服力的数据,是纽约证交所三大邮轮股票在行业全线停航后大幅下挫,但随着疫苗的接种和经济的复苏有强势反弹,资本市场的信心并未坍塌。在2020年1月31日的相对高点,嘉年华邮轮的股价为51.44美元,皇家加勒比邮轮的股价为134.54美元,诺唯真邮轮的股价为60美元。而到了2020年3月31日,邮轮业全球停航后,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分别跌倒了7.8美元、19.25美元和7.03美元,三家公司的市值总额缩水85.7%。而今,这三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升至28.96美元、90.72美元、29.70美元,各自恢复到疫情前的56.3%、67.4%和49.5%的水平,投资者的信心反弹是基于对中长期消费心理的判断,反映了市场对行业前景的预期。
2022年全年的预定量已经超过新冠疫情的满载率水平。国际邮轮协会(CLIA)发布的《2021年邮轮业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有三分之二的游客愿意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参与邮轮旅游,58%的无邮轮旅游经历游客愿意在未来几年内尝试邮轮旅游。对中国市场而言,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致联市场研究)在2021年3月新鲜出炉的今年第一季度消费者调研,样本数700,覆盖7个一线城市的中高收入、不同年龄段的邮轮目标人群。结果显示,78%受访者会考虑邮轮旅游产品。而在疫情之前,这一数字为89%,降了11%。虽有下降,但数据表明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愿意选择乘坐邮轮。
由于目的地和国境的开放会是渐进的,邮轮公司运力的恢复也有一个过程,所以需求侧大概率不会成为行业重启的掣肘。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副教授 孙晓东博士:全球邮轮行业格局是否发生巨变?
“惨淡”“搁浅”“断崖”“骤降”“自救”“止损”“减法”等触目惊心的词汇一直伴随着邮轮业走过了艰苦的2020年。2021年3月,邮轮巨头纷纷发布财报,以现金方式测量了新冠(COVID-19)疫情的冲击。财报显示,三大邮轮集团(嘉年华、皇家加勒比、诺唯真)在2020财年的业绩均大幅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滑70%-80%,净利润(亏损)下降400%-500%。业绩骤降、流动性压力成为全行业面临的紧要问题。资产交易、节省开支、筹集现金等措施成为邮轮公司应对风险的必然选项。邮轮业重启已迫在眉睫。然而在零星复航之后,随着2020年下半年全球疫情的继续蔓延,大部分邮轮取消了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的复航计划。
邮轮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竞争者数量少,集团化运作下的邮轮公司代表了行业的主流参与者;而且邮轮运营投入大,难度大,进入与退出壁垒均很高,行业格局难以被动摇。与疫情之前(2017年)相比,疫情之后前四大国际邮轮集团(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地中海、诺唯真)的行业地位依然稳固,按运力计算,四大玩家的市场份额依次为42.3%、22.9%、9.3%、8.6%,行业格局未出现洗牌。
邮轮运营的整体格局会否发生巨变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疫情持续太久,达到了邮轮集团必须出售核心资产、剥离关键品牌、甚至宣告破产的临界状态,那么行业格局将会被打破。然而,这种“破”并不意味着“不破不立”,而可能是“巨头陨落,行业终结”。资产、运营和品牌管理的超高壁垒,决定了纯粹的资本接盘是无法拯救整个邮轮行业的。在没有达到极端情况下,保留消费端认知下的行业格局才是资本运作的上上之选。
好在种种迹象表明,疫情防控的局面有所缓解,邮轮业向好的预期也在近期(2021年3月以后)上市公司股价走势中窥见一斑。虽然在部分区域,比如中国市场,疫情可能给新进入市场的参与者更多部署时间,但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多船运营方仍然基于疫情之前的合资合作模式推进,而且区域市场能否率先重启也不得而知,不会对全球行业格局带来巨变。如果疫情走势持续向好,拐点较快出现并走向平衡状态,那么行业重启之后,行业格局仍将在较长时间如先前般稳固。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邮轮是投资高风险行业,本土邮轮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期。在国际邮轮行业风雨飘摇之际,并没有看到中国资本抓住机遇在国际邮轮行业弯道超车。发展中国邮轮市场,一方面要支持五星红旗邮轮,中长期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国际邮轮公司帮助发展消费者市场,培育以修造船、船供、港口服务、分销为环节的产业链。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叶欣梁博士教授:邮轮产业链是否面临重大转型?
邮轮产业链各个环节,邮轮修造、邮轮服务、邮轮港口以及为邮轮公司和港口配套的供应商、旅行社等相关企业皆遭受重创。
邮轮公司对全球运力布局进行调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邮轮公司不断调整邮轮的运力布局,尤其是对新船的布局造成影响,使得邮轮公司会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不断调整运力布局,原本计划部署的区域航线被取消或延迟。皇家加勒比将延长“海洋量子”号新加坡运营时间至2021年6月21日,嘉年华邮轮澳大利亚航线取消至6月28日,公主邮轮取消阿拉斯加航季,MSC地中海邮轮北美航线取消至6月。
邮轮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船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疫情影响,各大邮轮公司通过出售股份等多种融资方式积极应对,使得邮轮公司的资本股权结构不断调整,也是进一步优化邮轮公司资本结构和船队结构。并且各大邮轮公司如嘉年华集团出售18艘邮轮,皇家加勒比集团出售精钻邮轮品牌。
邮轮港口因无船停靠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邮轮港口主要以接待邮轮业务为主,我国多数邮轮港口本身处于亏损的状态,尤其受本次疫情影响,各大邮轮港口更是面临严重经营压力,部分邮轮专用码头并无其他船舶接靠业务,导致基本是零收入。与邮轮靠泊紧密相关的进出境免税店、邮轮港广告业务、邮轮船供、邮轮旅行社及相关商业服务设施等纷纷失去了收入来源,并且仍需要支付较大额度的贷款利息,使得邮轮港发展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邮轮建造及配套产业链推进被迫延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芬坎蒂尼集团自2020年3月16日起中断生产活动,在意大利境内的全部船厂停工两周,后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升级,进一步延长至4月3日。云顶MV Werften造船集团三家船厂从2020年3月21日起暂时停止运作四周时间。并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邮轮建造交付时间延后,新建邮轮订单需求量有所降低。中国国产大型邮轮建造供应链平台推进也受到影响。
总体来看,疫情导致邮轮继续延迟复航,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邮轮运营,随着全球疫情防控趋势的明显好转和疫苗接种数量的持续增长,邮轮运营也将会逐步恢复正常,但至少要面临两年的艰难调整时期,预计至到2024-2025年才可能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邮轮产业依然具备较强的韧性,新冠疫情并未对邮轮产业链发展的格局造成深层次的影响。
皇家加勒比邮轮亚洲区主席 刘淄楠博士:邮轮业是否需要一场技术和监管制度的革命?
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事件引发了包括船舱分隔制在内的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的深刻变革,促成了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关于救生艇制度的诞生。很多人认为,钻石公主号事件揭示邮轮在呼吸道传染病面前不堪一击,暴露了邮轮在确保公共健康安全方面的致命弱点,邮轮业需要一场在船舶建造、运营模式和监管制度方面更为深刻的革命才能浴火重生。
钻石公主号事件暴露的是人类在未知传染病毒面前的弱点,而不是邮轮安全的短板。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躲避病毒“别动队”不期而遇的袭击。在没有隔离的情况下,一个个比邮轮空间更辽阔的城市和国家都在大流行中沦陷了,指望邮轮在输入性病毒的传播面前刀枪不入是不合情理的。
在全线停航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邮轮行业已经建立起一整套防控协议(protocols),以阻断病毒从岸上到船上的传播,阻断病毒在船上的传播和爆发,阻断病毒从船上到岸上的传播,包括感染测试、流行病学调查、高频消毒技术、新风系统、保持社交距离、密集追踪、隔离排查、负压病房、ICU重症救治等等。这些手段与陆地上的防控措施更为严苛。邮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复航以来,虽然不能完全排除确证个案,但是再也没有发生过一例失控事件。
防控协议是已有的手段和技术的组合,如高频消毒和新风系统。2020年7月美国科学家在海洋绿洲号上进行了一场实验,测试船上的空调通风系统(HAVC)是否会在舱房之间和公共区域传播气溶胶病毒。科学家在船上释放了10亿个球形微颗粒,模拟新冠病毒。实验结果发现,邮轮上的HAVC通过100%新风系统和微颗粒过滤装置完全可以隔离模拟气溶胶的传播。
在近200年的历史上,邮轮业一直在进行实用优化和技术演变,让邮轮变得更舒适、更安全、更卫生、更环保、更节能,邮轮业会继续革新,但不是革命。
有人说,邮轮的方便旗制度问题很大,因为邮轮不受运营区域国家的法律制约,他们注册的船旗国也不管。持这种观点的人士不了解邮轮业的法规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不管邮轮在哪个国家登记,邮轮受运营区域国家法律的制约,运营国法律优先于国际公约和船旗国法律,除非运营国法律比船旗国的相关法律更为宽松。例如,邮轮的废水处理、排放,邮轮遵循的是国际公约的排放规定,如果港口国的排放规定比公约更为严格,就执行当地的法律,而不绝可能借用船旗国的法律逃避环保的责任。再比如,如果中国政府要求所有邮轮游客在行前接种疫苗,而船旗国法律和国际公约都没有要求,在华运营的运营的邮轮都必须确保他们的游客和船员接种中国疫苗。(原题《邮轮睿评:新冠大流行是否引发了邮轮业颠覆性的变革?》谢燮,孙晓东,叶欣梁,刘淄楠)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邮轮睿评:疫情是否引发了邮轮业颠覆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