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圈内”最热议题除美国大选之外,可能就属“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消息了。围绕这一事件,看点颇多,既有对监管规范与创新发展之间矛盾的思考,也有不少人抱着“看戏”的心态静观其变。
本文作者从“金融创新对行业发展意义”的新角度提供了自己的思考。鲜明提出:蚂蚁集团对企业端——to B 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对经济是有正面意义的,利大于弊。这与监管机构担心的to C业务、也就是消费贷款的坏账风险,经济外部性是不一样的。
目前,在旅游行业中,涉足金融服务的企业除了有阿里旗下的旅游平台,也有同程金服(2020年10月,更名为同程数科)、携程金服、凯撒集团、途牛(曾推出理财产品途牛宝)、驴妈妈(曾经有小驴金融等产品)。试水过程有获益匪浅者,也有违规被处罚者。虽然体量不同,事件也没有蚂蚁暂缓上市富有戏剧性,但都是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得与失”,品橙旅游相信,互联网金融还会继续创新,在监管越来越严格正规之下,双方都需找到平衡点。
【品橙旅游】这几天,蚂蚁集团在沪港两地交易所上市被暂缓,成为财经圈热议的焦点。很多“随风倒”的财经媒体,从前一阵子对蚂蚁上市“造富”的羡慕,突然转而开始否定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创新,似乎监管机构的行为是要从根本上扼杀网络数据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模式。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态,早就开始主动拥抱新技术——包括旅游互联网金融服务类产品在内的、基于客户信息数据库的统计方法、配合实体经济细分领域的客户基础增信,是未来金融服务提高效率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不是为了规避监管,而是为了更好服务客户,所以蚂蚁们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能打破现有监管的体系要求,“科技创新必须在监管范围之内”。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都在困扰着经济转型和就业繁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实体经济累计的数据,类似蚂蚁金服的新型金融机构,将小微企业日常经营信息进行模型化,进而对小微企业进行增信、降低贷款坏账风险、降低贷款利率,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换句话说,蚂蚁集团对企业端——to B 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对经济是有正面意义的,利大于弊。这与监管机构担心的to C业务、也就是消费贷款的坏账风险,经济外部性是不一样的,财经媒体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推而广之,笔者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机构参与这种网络增信业务,为细分领域的小微企业贷款融资。以旅游行业为例,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服务,例如订机票、酒店、民宿、实景演出、景区门票、旅行线路等,都能在网上实现购买——在线旅游代理OTA(Online Travel Agency)主导了市场、让产业链上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完整。OTA能够清楚掌握很多小微旅游服务企业的信用,如果能把这种数据资源,搭建类蚂蚁金服的金融贷款架构,用于提供旅游金服的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只要能符合监管机构的贷款杠杆率、核心资本充足等要求,又怎么不是一个“多赢”而有前景的好业务呢?
另外跨境旅游金融服务,蚂蚁金服的模式也值得被借鉴。熟悉旅游产业的人都知道,跨境旅游的OTA占有率增长更快,但是各类旅游服务机构也面临着外汇服务难获得、外币融资难、跨境融资贵、汇率成本高、套期保值难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将中外资金融机构实现“数字货币+区块链”新模式,将跨境支付板块作为一个常规“被监管”业务,未来必然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境旅游消费的潜力巨大——用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中美之间的经济“竞合”中,中国经济需要互联网金融服务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上有更多切实创新。就数字货币业务来说,不仅是旅游业的OTA,未来其承担着服务全球的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贸易企业、服务日益全球化供应链的历史使命,最终会形成中国经济有效的“双循环”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的双循环模式前无古人、并没有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对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即便蚂蚁知难而退,笔者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例如类似携程、同程艺龙、途牛在跨境旅游金融服务业务上实现突破,而这也必将给A股投资者带来更多优质标的。当然,这些后来者也要吸收蚂蚁的教训,在to C端、也就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金融,要恪守常规金融的贷款合规标准,并非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就可以无视巴塞尔协议等现代金融监管要求。(甬兴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许维鸿)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蚂蚁上市暂缓,旅游金服类产品前景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