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来到无锡时留下的诗句,作为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从春秋开始直到今日,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就是无锡经济的命脉,是无锡人生存的根基。
近些年,文化旅游产业风头正劲,无锡紧贴旅游经济发展脉络,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发掘古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将旅游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而在无锡谱写大运河故事的同时,千年的古运河也等待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依河而建,无锡溯源
“先有古运河,再有无锡城”,是一首无锡童谣的唱段,唱出了无锡因运河而生,因运河崛起的历史背景。
在明、清时期编纂的《无锡县志》上,把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称之为“邗沟”,而邗沟就是古运河的前身,是由吴国的末代君王夫差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之后,邗沟成为大运河的江南一段河道。因此,无锡的古运河如从夫差开凿邗沟算起,已有近2500年历史。
千年发展过程中,伴随运河兴盛,无锡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据悉,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在元代已成为朝廷储藏、转运漕粮的基地,在明万历年间形成了丝市和米市,之后又形成了窑业、修造船业、冶铸业,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纺织、缫丝、面粉加工等新型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河。
伴随文化和旅游发展迅速,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建国介绍,无锡正通过“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研学”等融合创新,建成了融创文旅城、拈花湾禅意风情小镇、海澜飞马城、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文旅体验项目和禅行研学项目,以龙隐江南、篱笆园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集聚群,源源不断吸引着长三角游客双休日来锡度假打卡。
2019年,无锡接待入境游客60.96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0236.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62.90亿元。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无锡在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大运河旅游发展的样板区和示范带。围绕古运河河道两岸,无锡也在大力开展文化和旅游建设。
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无锡注重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尽可能地保存沿岸建筑的历史风貌,总投资300亿元的华侨城古运河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也成功落地。
之后,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无锡市XDG-2018-54号地块开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单位为无锡兆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而无锡兆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华侨城和古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共同持股联合成立。
该项目位于梁溪区塘南路和清名路交叉口西南侧,总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5132.5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商业、旅游服务设施用地,计划以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一线、两园、三群落”为重点,提升古运河旅游航线及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书写无锡古运河文化旅游度假新篇章。
边发展边保护,运河以点寻线
2014年,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中华大地上的黄金水道,大运河至今都在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运河沿线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这条“生命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介绍,大运河对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作用就是“串珠成线”,把周边城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串联起来。
“大运河是线状文化遗产,也是大IP,沿线城市在运河旅游产品开发中,既可以借助大运河的水上运输功能开发以游船为代表的水上旅游产品,更可借助大运河的线状特点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和旅游吸引物串联起来,形成具有统一形象的运河旅游产品。同时,结合现代人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功能,加强对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不断提升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吴丽云说。
大运河IP对沿线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从几个维度出发,一方面以大运河国家公园为核心,带动运河两岸城市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运河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依托运河IP,既要对运河沿线的文化和旅游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也要持续创新,开发新产品、新业态,以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并通过提升沿线城市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具品质的旅游体验。
光有开发,还要有保护,为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对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进行保护传承,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涉及京津冀等8个省(市),规划期至2035年。
对于该政策出台的意义,《规划纲要》编制起草小组副组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这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发展。事实上,经历千年发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大、传承活力不足等问题明显存在,大运河流经的8个省并没有形成合力,使大运河并没有百分之百发挥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对此,吴丽云表示,大运河沿线的8个省份可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打造统一的大运河IP,使大运河IP主题特色既统一也有差异,将大运河这个线状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全面发挥出来。
“如果没有各省之间文化串联和形象串联,大运河的线状遗产很难得到发挥,各省就是局限在一隅,开发出来的也是‘点状’产品,所以统一的开发、统一的营销宣传、统一的产品标识,但是不同的省份产品特色,应该是大运河沿线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吴丽云说。
大运河是中国的巨大IP,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无法估量,因此其保护与开发的压力巨大,各省的开发情况更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大运河IP更需严格执行《规划纲要》的要求,边保护边开发,同时各省也要遵循当地省级政府设立的独立法规,讲好运河故事,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品橙旅游 Yangqi)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横跨千年的“梦境”,运河古韵今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