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20年第一个5天假期旅游,在“防控、预约、限流”要求下落下帷幕,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假期,也是一种特别的假日旅游,自带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正在变成未来发展的趋势,正在上升为未来发展的模式,在中国旅游史上必然会留下印记。
两个第一:2020年的“五一”假期是12年来第一个“五一”的5天长假,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劳动节假期从7天缩短为3天,这次为2020年劳动节设计成5天长假,原本给了行业巨大的兴奋、无比的期待,因疫情突发使5天长假反而成了防控的关键点。
这“两个第一”潜藏着“三个因素叠加”:一是群众出游热情高涨,今年广大游客居家防疫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五一”出游的热情非常高涨;二是企业自救式优惠措施多,各地旅游企业对旅游业开放的期待与自救,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三是当前旅游资源仍是限量开放,全国 67%的 A 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要求每日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旅游景区是一种不完全开放的状态。
“三个因素叠加”,再叠加上旅游景区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假日旅游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热点。文化和旅游部在4月27日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当前旅游景区恢复开放过程中,防控是前提,限量是手段,安全有序是根本目的。
但从实际看,还是有个别景区在扎堆上“冒泡”了。古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用在今年假日旅游,似乎有着某种巧合。今年连续两个假期,清明节看黄山“人从众”,劳动节看泰山如何压顶。它们都凭一己之力影响着全国旅游业。
除了极少数景区的游客扎堆,这个五一的假日旅游,不再是景区的人山人海、暴涨的旅游数据,而是全国性疫情防控和各地期待开门揽客的折中。这种折中式的平衡,产生了旅游业新的特征:
第一、无预约,不旅游。
这个假日旅游最大的要求是预约,4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介绍,全国 5A 级旅游景区,80% 的景区可以通过官网、公众号、第三方平台等实施门票预约,还有 20%正在按要求抓紧落实。
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各地景区纷纷开启“预约旅游制”模式,这在目前是一种“防疫之需”,防止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确保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从长远看,这是开启我国预约旅游的一次大练兵、大实践、大推动。在预约下,景区的限流、有序才能更好实现,旅游的短期趋势才更加清楚,也才更有利于集约用好旅游资源。
事实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对预约旅游已有部署,要求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这次疫情,是对预约旅游的一个极大的促进。
人们的旅游方式开始转变了,过去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现在是“无预约,不旅游”。
可以说,2020年是中国景区预约旅游的元年。
第二,有限流,更畅游。
预约的目的是为了限流,限流的目的短期是为了防控,长期是为了游客畅游、舒适、有序,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
旅游景区根据自身承载能力和疫情防控的需要,每日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为什么是30%,而不是40%、20%,这个数据最早出现在杭州西溪湿地,进而成为全国遵循的红线。
今年“五一”是5天,5天全国旅游人次是1.15亿人次,收入是475.6亿元。去年“五一”是4天,按照4天来同比,今年“五一”假期前四天(5月1-4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1.0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32.3亿元,仅为2019年“五一”期间(5月1-4日)的约50%和37%。
这组数据,既有惨烈的降幅,又有坚强的恢复;既是旅游人严防疫的奉献,也是旅游业再出发的希望。
说它是奉献——今年劳动节5天长假,是在各级层层从严防控管理的前提下,是在首次全面要求预约限流的前提下,是在纷纷不鼓励出游的前提下,是在大量关闭防控难游览项目的前提下,全国旅游业恢复了去年同期的50%。另外的50%,是旅游业对疫情防控下的积极牺牲,是旅游人在顾大局下的果断割舍,也是舍小业为大业的奉献体现。
说它是希望——全国70%的景区开放,室内景区还没有开放,景区30%的最大承载量,全国旅行社尚未开放跨省游、出入境游,以及受到交通限制,酒店餐饮未全面开放,在这么多限制条件下,仍能取得这个成绩,恢复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让人看到了中国旅游业疫后的韧性、复苏的希望、再出发的动力。
第三,错峰游,多自由。
限流会不会把游客的旅游权益限制了。错峰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景区限流目的是限制短期、瞬间、节点游客的扎堆拥挤。
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实施分时段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将流量管控的关口前置,避免游客出行时间过于集中。二是重要区域和关键节点,对景区入口、核心景点、交通接驳点、狭窄路段等区域,还要根据瞬间承载量制定切实可行、灵活机动的流量管控措施。一些景区已经通过分时预约、实现错峰旅游,故宫博物院每日限额5000人,分时段8:30-13:00,3000人;13:00-16:00,2000人,而以往限流人数为每天8万人。由于采取了限流、预约等方式,多个景区一票难求,但旅游舒适度极大提高。故宫开馆第一天,游客稀少,不少游客表示终于可以安静逛故宫。
长远来看,错峰旅游十分必要,可以有效提高旅游舒适度,可以更加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可以优化旅游的淡旺季。
我国旅游景区千千万万,但是一到假期,就是人山人海,假期景区满足不了游客的旺盛需求,但是非节假日绝大部分景区是宽松的、不饱和的、甚至一些时候是闲置的。这是旅游淡旺季的一个体现。
旅游的淡旺季首先和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有关,是旅游业合乎自然规律、地域气候的一个基础性特征。但还有一个制约淡旺季的原因,就是节假日安排,也就是制度导致的游客旅游时间。
实现常态化的错峰旅游,重点在优化假日供给。比如,2020年劳动节通过调休实现了5天的长假,就是对假日供给的一个有益实践。比如,不少地方推出2.5天假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外出旅游创造有利条件!比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干部职工分段休假、错峰休假,倡导结合法定节假日安排旅游休假。(清风徐来)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戴着口罩的五一旅游:三个趋势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