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近日,印度不断推进、修改签证便利化措施,给入境游客大开“方便之门”,近几年更是以“不可思议的印度”为主旋律着力做大旅游业。旅游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越来越重要。2018年印度旅游业占GDP的近10%,旅游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8.1%。
印度在在线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等领域都进行颇具代表性的创新发展,为近些年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尽管与中国旅游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印度的一些发展思路和模式有不少闪光点,亦存在值得深省的问题。
数据飘红的宏观景象:几个值得审视的数据
7、8月份是印度旅游的旺季,也是观测印度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今年7月印度旅游收入为30亿美元,8月达到20亿美元,双双突破同期历史新高。
2018年,印度旅游业的数据更是一片飘红。2018年印度旅游业占GDP的近10%,旅游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8.1%。
2019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2019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在总体14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在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3,比2017年提升2位;而印度排名第34位,比2017年提升6位,上升势头明显。
入境游方面,印度积极提升硬件水平,以“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作为国家整体旅游宣传口号,展开多层次的营销推广,效果明显。2017年是个标志性年份,当年接待外国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大大超过上年的880万人次。其后单月最高纪录是2018年12月,创下接待外国游客近120万人次的新高。
出境游方面,印度的红利已经引来多方垂涎。2018年,印度出境旅游达2500万人次,其中入境中国80万人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受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推动,到2020年,印度出境游人数将达到5000万人次,出境旅游市场预计将突破420亿美元。当前,在可支配收入增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以及国际航班增多的推动下,印度中产阶级越来越渴望出国旅行。
国内游方面,也是呈现强势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印度国内游客人次增加了28.8%。
整体来看,印度旅游特别是入境游的代表业态有五大“招牌菜”——医疗之旅、瑜伽之旅、宗教之旅、历史人文之旅、生态之旅。这些代表性业态背后出现了很多组合产品,有主动设计的,也有自发形成的。仅以医疗旅游为例,印度推出有效期为3年医疗签证(Mvisa),给予接收国际患者的私营医院更低的进口税率,提高医疗设备的折旧率以及其他的税收减让,对温泉场所进行权威认证,2015年医疗旅游收入就达到3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80亿美元。
企业力量:印度旅游冲刺的活力来源
就笔者的实地调查,当前印度发展旅游业的软硬件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颇大,与中国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整体基础设施水平相当于中国80年代中后期。
但由于人口基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达,印度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往往与中国“对应成趣”。而且在印度不少名企身上,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影子”。中国企业基于对印度发展阶段带来的“时间差”“空间差”的“红利”判断,也基于对其发展潜力和增长大势的“行情”判断,正在顺势积极“捕捉”印度市场红利和战机。
Zomato成立于2008年,被誉为印度版“大众点评”,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餐馆点评、外卖以及交易平台之一,在印度及其它23个国家拥有7200万月活用户,每个月能产生3300万个评价和3200万个外卖订单。而Zomato的大股东之一就是阿里巴巴金融关联公司蚂蚁金服,领投了 Zomato 的前两轮融资,持股比例达 23%。
Zomato在印度另一大竞争对手Swiggy,中国企业亦对它虎视眈眈。腾讯和美团都是外卖O2O超级平台—— Swiggy的重要投资者。
成立于2000年的印度移动支付巨头Paytm,迄今改变了4亿印度人的消费支付习惯,被称为印度的“支付宝”,对外宣称将力图成为与谷歌、Facebook并列的全球性现象企业。阿里巴巴及其旗下蚂蚁金服参与了其数轮融资,并且是其大股东之一。当然,日本软银、巴菲特等也共同加入对Paytm的投资战团。Paytm的创始人兼CEO维杰伊·夏尔马,也被称为印度版“马云”。
在印度初步完成了市场教育后,2016年,Paytm就成立旅游行业子品牌Paytm Travel。截至目前,Paytm Travel已出售的飞机票、火车票和巴士票超过1亿张,且90%的预订业务都通过手机App完成,月销量达600万,业务价值达10亿美元。
今年9月,Paytm声称看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加大旅游垂直领域的开发力度,将投资250亿卢比(约合3500万美元),来扩大旅游产品和技术团队的规模。同时,在发展旅游业务方面,Paytm还与Booking合作,拓展线上住宿业务;收购酒店预订平台NightStay,推出酒店预订业务;向巴士技术企业Infini投资,打通旅游交通环节。
当前,除了一些综合性强企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都会进入旅游垂直领域,印度更多的旅企已经成为发展创新的典型。例如在线旅游、酒店业、景区、旅行社等领域。
首先,在线旅游方面,印度有不少优势。光大证券研报称,与中国整体旅游市场庞大但在线渗透率低相反,印度在线旅游市场得益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渗透率已经达到30%—40%。一般认为,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为10%左右。也就是说,印度现代旅游业发展起点就很高,直接导入现代信息技术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廉价的4G数据服务、普及化的智能手机、便利的移动支付以及发达的软件技术,印度催生出一批代表性的OTA。作为印度最大的OTA,MakeMyTrip在过去几年中处理的商品总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该公司的出境游正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惊人地增长,其中国际机票、国际酒店和套餐业务增长最快。
这么诱惑的市场空间,中国旅游企业中最杀伐果断的携程铁血出手,不断追加对MakeMyTrip的投资,目前已经成为MakeMyTrip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49%,拥有10个董事会席位中的5个。
其次,在酒店业创新方面,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OYO。总部位于印度古尔冈的OYO,成立于2013年,一出生就引起大资本的关注。它起初的商业构想就是“连横”东南亚地区的非品牌单体酒店,为其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以及增加入住率、营收。后来,OYO在印度切分出两大业务条块,一个是以经济型酒店品牌 OYO Rooms为代表的“特许经营模式”,另一个是中高档酒店品牌 OYO Townhouse等为代表的“自营模式”。
根据笔者的观察,在印度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甚至偏远一点城镇,都能看到OYO的身影,体量惊人。更惊人的是,OYO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印度本土市场,算是成功输出了“印度模式”。目前,OYO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经济型酒店预定平台,业务遍布全球500多个城市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CEO李泰熙明确表示,“印度和中国都是我们的本土市场。仅仅一年,我们就跻身中国前十大连锁酒店集团之列。”
再次,在传统旅行社方面,一些大型旅行社都力图向着集团化方向发展。比如老牌的STIC 旅行社已经发展成为STIC集团,在印度各大城市都有经营点,业务涉及航空、旅行社、邮轮、酒店等。而一些接待外国游客的中等旅行社例如“大地经验”旅行社,都把服务质量视为生命线,加入独特的印式服务细节和热情,正如当年中国旅游宾馆出现的“硬件不足软件补”的“丁山现象”。
最后,在景区和目的地方面,一些知名景区为了吸引入境游客,都有专门的外国人门票、安检等通道,提供一些组合产品。当前印度已经形成旅游“金三角”,即印度北部的三座城市——德里、阿格拉和斋普尔,实现串线成珠,再加上一些历史名气颇大的城市例如加尔各答、孟买等,形成了目的地矩阵。
另外,在航空方面,印度的潜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报告称,到2025年,印度预计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航空市场。不过,现实情况是,印度航空公司的盈利一直很艰难。
“龙象之争”能够开辟新境界?
作为世界两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本轮发展势头不构成竞争关系,几乎是不现实的。但也不必简单归结为非赢即输的“龙象之争”,可以视为一种有很大想象空间的竞合关系,可以成为良性的互动。笔者观察到,印度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都散布着众多的中国手机VIVO、OPPO门店,就是一个象征。
事实上,就在多方垂涎印度旅游市场时,2018年3个多月间,印度旅游部部长阿方斯两次来华推介。理由是显而易见的,2018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1.4亿,其中赴印旅游也出现了增长,但只有25万人次。
阿方斯充满雄心地表示,印度对中国旅游市场的目标是,未来5年内实现中国1.4亿人次有10%的游客来印度。中国游客未来将成为印度旅游的焦点。
为此,印度政府部门已经打出了一套丰富的组合拳:举办旅游宣传路演、在中国设立旅游办事处、培训中文导游、与在印中国媒体加强沟通宣传、加大与中国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力度、加强中文宣传片的投放精准度、专门制定中国市场战略、准备1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推广预算……
印度中文地接导潘杰告诉笔者,目前,印度注册的中文导游不超过百名,但是他近几年的带团经历明显感到来自中国成都、武汉、北京等城市的客人越来越多。
显而易见,印度旅游业的问题也不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体系不够发达,住宿条件不佳,整体接待服务水平偏低,以寺庙为代表的宗教之旅等同质化现象严重,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到如今的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前几十年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这个过程,印度要走一遍,可以通过后发优势实现培育成长时间的压缩,但过于强调“取巧”而不充分地展开发展脉络也并不明智,这方面中国有些领域也有一些教训。当然,印度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更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但是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期、荒废期,没有抓住80年代世界旅游的腾飞期。如今,它能抓住比中国还要“后”的“后发优势”吗?
对于印度旅游特别是入境游而言,最重要的还有两条:社会治安状况和卫生条件。这不是旅游部门所能解决的,但是综合环境对吸引入境游客往往发挥决定性作用。
以笔者的体验而言,尽管卫生等状况确实不佳,但是实际情况没那么突出,不过给外界所造成的一定的“负面定型认知”,是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形象重塑”。旅游业脆弱性可见一般,就像北京雾霾对入境游影响一样。有调查显示,直到现在,一些外国游客对于北京雾霾严重的新闻和图片还印象深刻。
印度旅游部部长阿方斯来华期间的访谈就显得颇为“委屈”。他说,“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很多案例是被媒体过度宣传,导致人们对印度产生了很不安全的认识。”
不管是否夸大个案,印度的“安全”形象是首先要建立的。据笔者了解,印度为此专门开通了游客热线1363,可提供12种语言的服务,去年接到了27.5万余个热线电话。
当然,今年以来,印度莫迪政府执政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弥合区域以及社会阶层裂痕而不是人为制造,特别是引以为豪的经济也遭遇了一定困境,不再洋溢着前几年过于乐观的基调。今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长率已下滑至4.5%,创造6年多以来最差经济表现。在印度经济下行压力同样加大的态势下,旅游业同样被寄予厚望。
不过,印度一些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旅企,一直存在盈利欠佳的问题。这些企业当前普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它们有战斗力、有技术优势、也有市场空间,就是难盈利,颇像当年的去哪儿网境遇。如何找到健康的发展模式?如何说服投资方?如何贴着时代脉搏、产业走向继续走下去?等等,都是它们需要解决的。这方面,中国企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印度去学习。(周易水)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印度旅游业正发挥比中国还要“后”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