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三湘印象对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进行了回复。针对三湘印象于2015年收购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印象)三年业绩承诺未达标,且存在业绩下滑等情况,三湘印象表示,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是致使观印象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不过三湘印象同时在回复函中称,观印象已经制订了新的业务发展规划,并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合作模式,力争实现盈利持续稳定增长。
另外,就深交所关注到的公司地产业务业绩在报告期内出现下滑的情况,三湘印象表示,其项目所在地政府严控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审批核发,对自身影响较大。不过三湘印象认为,前述地产销售收入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公司正在加紧预售许可证的申领工作。
上述“申领”工作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取得进展,随着公司预售许可证的取得,其余存货将会迅速去化,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今年一季度,三湘印象实现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579.16%,房地产业务净利润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37%。另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降低至51.90%。
宏观政策影响业绩波动
2015年,三湘印象斥资19亿元收购了观印象100%股权,公司转型为“文化+地产”双主业运营。据了解,观印象是国内有名的旅游演艺品牌之一,旗下拥有《印象刘三姐》《最忆是杭州》等知名作品,但是观印象近年的业绩却并不理想。
2015年至2018年,观印象实际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25亿元、1.3亿元、2761.17万元,未完成业绩承诺,同时期末资产评估报告显示观印象100%股权评估值为6.9亿元,与被收购之初的估值相比,存在大幅减值。
在此次回复函中,三湘印象也对上述情况进行了重点答复。
公司表示,观印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受到旅游演艺行业宏观形势的明显影响,2016年及2017年,观印象签约了《归来三峡》《最忆是杭州》(《印象西湖》改编项目)等项目,且单个制作收入规模明显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观印象主营的文旅项目的投资主体大多为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资平台,而国家近年则加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相关管理政策,特别在2018年以后,政府投资意愿降低,因此前述宏观环境变化对观印象业务发展的影响较大,导致观印象2018年签约数量和在洽项目数量下降。
另外,三湘印象亦对自身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反思”,公司坦言,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公司因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缺乏预见性,同时自身未能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等也是影响观印象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此外,深交所对于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核心导演于服务期限后是否续签等问题也进行了关注。
在回复函中,笔者注意到,三湘印象表示,在上述重组完成后,三位导演在观印象持续服务,几年间推出了《最忆是杭州》《又见敦煌》《知音号》《又见马六甲》《归来三峡》等多部优秀的作品。
目前的三位导演中,张艺谋的聘任协议于2019年5月到期,因其将承担多项国家级活动的创作任务,暂时未与公司签订服务协议;而王潮歌和樊跃《关于服务期限等事项的承诺函》已于2018年7月到期,到期后王潮歌和樊跃都未与观印象签订服务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导演创作完成的现有演出项目均在正常公演,因此不会因导演未与观印象签订服务协议而对现有项目产生影响。
另外,对于部分已签约未公演项目,三湘印象还表示,前述项目均在张艺谋导演聘任期限内签订,从项目筛选、项目洽谈、项目签约,到项目编创制作的每一个阶段都充分征求听取张导的意见,程序严谨且有章可循。《最忆韶山冲》《印象太极》《印象滇池》《归来遵义·长征之路》都是由张艺谋亲自把关审核确定并亲自负责,目前已完成核心创意设计工作。相关各方均在积极协调,加速项目推进,争取签约项目早日公演。
事实上,在未来,三湘印象也会继续寻找与三位导演合作的机会,比如在2019年4月,樊跃就与观印象续签了《武汉“知音号”演出项目维护委托协议》。
探索人才合作模式
在回复函中,三湘印象也展示出了重振观印象业绩的决心。
公司称,其将在全面提升品牌维护、项目运营、业务承接、编创制作、文旅融合五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突出品牌优势,强化持续盈利能力。
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巩固、发展与各已公演项目方和当地政府的关系,争取加大部分已公演项目的持股比例,以提高项目运营收入,得到更多的分成;继续保持与原核心导演团队及行业知名导演的密切联系,在做好已公演项目的日常维护和研究分析的前提下,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加快已签约项目制作进度,推进所有已签约项目实现公演。
而对于未来项目的拓展策略,三湘印象表示将在加强观印象品牌建设、适时成立各项目观印象艺术团以及深入研究推进“项目合作制”这三个大方向上进行筹划。除继续邀请包括张艺谋导演在内的业内知名导演参与项目创作外,还要积极探索人才合作的新模式,尝试与业内不同的优秀编创制作人才以项目为前提开展合作,力争实现盈利持续稳定增长。
地产销售滑坡是阶段性的
作为三湘印象的另一主业,年报显示,其房地产业务收入也下滑27%,不过公司认为,前述销售下滑是阶段性的。
三湘印象称,报告期内,其94.76亿元的存货中,78.27%(约合74.17亿元)的待销售楼盘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或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部分都是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比如三湘印象名邸(上海浦东)处于浦东前滩(紧邻2010年世博会会址)核心区域;海尚观邸(浙江杭州)位于城东新城、毗邻杭州高铁东站等。只是因为受预售许可证申领工作的影响,不能按计划实现销售,造成报告期内销售收入下降。只要加快取得预售许可证,公司的存货便能得到快速的消化,进而转化为利润。
而截至2019年5月31日,三湘海尚福邸(上海浦东)在取得销售许可证后,迅速售罄;海尚观邸(浙江杭州)已取得销售许可证也销售火爆,报告期末存货余额94.76亿元中的两个项目的存货销售了29.94亿元,存货周转速度已经得到迅速提升。经营业绩在前述一季报中得到了体现,后续随着销售许可证的进一步取得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司近年作出了“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的战略选择,同时在中央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背景下,三湘印象把此前的工作的重点放在降低负债率以及推进存量土地的开发、预售许可证的取得和存货的销售工作。故此,近3年中公司仅在2017年取得杭州区域一宗用地。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三湘印象表示,计划短期内将择机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土地储备;并将紧跟房地产消费升级节奏,突出绿色科技地产的优势和价值,针对改善型细分市场,形成以绿色设计为龙头,集绿色建造、绿色装饰、绿色运营相融合的开发运营模式。
短期融资缩减进一步降低负债率
在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对于三湘印象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亦进行了关注。
笔者注意到,年报显示,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7亿,同比增减-157.84%,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近两年融资情况变化趋势说明融资事项是否对公司业绩存在影响。
笔者了解到,三湘印象融资减少是基于对宏观形势、房地产行业的中短期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公司贯彻国家调控政策以及公司战略定位所做的主动选择。事实上,短期缩小融资规模没有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反而降低了公司负债率和杠杆率。公司94.76亿元优质存货迅速去化,将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也为公司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充裕的融资空间,为公司未来继续立足上海,围绕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区域择机拓展业务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原题《三湘印象业绩潜力释放,首季度利润已超去年全年》)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三湘印象业绩潜力释放:首季度利润超去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