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当天下午,我院参与举办的“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大会平行论坛圆满完成既定议程,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做主旨讲话。戴斌院长主持了专题对话“变革时代亚洲文明的使命与价值”,代表我院发布了“旅游对话文明——亚洲旅游交流合作研究报告”。
尊敬的雒树刚部长,
各国文化和旅游界领导,各位嘉宾,
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离不开国家主导的正式制度,离不开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专业交流,离不开工商往来和服务贸易,更离不开人民跨越国境对异国他乡生活方式的分享。亚洲拥有45亿人口、32万亿美元GDP,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旅游需求。亚洲拥有550项世界文化遗产和2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秀美的山川和美好的生活。亚洲各国各地区便利化的签证、完善的交通网络、公共服务、商业环境,加上日渐增长的市场投入,推动了亚洲旅游市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人文交流、国家交往和文明对话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数据表明,亚洲各国各地正处于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亚洲各国各地区接待了4.3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贡献了4.1亿人次的出境过夜游客和75.9亿人次的境内过夜游客,分别占全球市场的32.7%、31.2%和67.7%。从旅游消费的指标上看,亚洲的入出境旅游消费水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亚洲入境旅游收入5090亿美元,占全球的38.4%;出境旅游总消费4739.9亿美元,占全球的35.8%。2017年,亚洲境内旅游消费9631.5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为38.9%,与亚洲国内旅游人次占全球67.7%的份额相比,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并不算高,但是消费分层分级已经很明显了。
亚洲各国各地区一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过去十五年里,亚洲各国来华过夜游客连续保持了7.2%的年均增速,2017年达到1509万人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来内地和中国台湾来大陆的过夜游客人数达4073万人次。亚洲游客占访华外国人入境市场的比重高达60%以上,前十大客源国分别为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蒙古、新加坡、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从次区域来看,东亚和东南亚是中国入境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地。值得关注的是中亚各国来华入境过夜旅游市场成长非常快,过去十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3.2%。
亚洲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1997年中国正式放开公民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探亲旅游。自那时起,这一市场就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18年,选择出国旅游的中国公民中,超过七成去了亚洲,尤其是旅游接待设施较为完善,与中国旅游交往历史悠久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中国是泰国、日本、韩国、马尔代夫、越南、不丹等国家最大的客源市场。2018年,中国公民赴泰国旅游者首次超过了1000万人次,赴日本旅游者超过了800万人次。中国还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尼泊尔、老挝、阿联酋、印度、以色列等其它亚洲国家的主要客源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满意度较高。2018年,在全球102个旅游目的地中,中国游客对新加坡的满意度居首位,对马尔代夫和日本的满意度在前十位,对1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满意度高于80分,对全部36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满意度平均为78.51。
各位部长,各位嘉宾,
持续增长的旅游交流增强了亚洲各国各地区政治互信。旅游交流离不开各国各地区的文化、旅游、外交、移民、航空、税务、金融保险、安全救援等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协调、支持和配合。随着中国与亚洲地区旅游交流进一步频繁,亚洲各国各个部门之间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在共同维护区域国际旅游市场秩序,协调处理旅游纠纷,保障游客旅游安全等方面将成为深化政治互信的重要接口。
日渐扩大的旅游活动有力推动了亚洲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20多年来,亚洲旅游发展对推动人民往来、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功不可没。相比政府高官、专业技术人员、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交流,规模大、频率高、门槛低、涉及人员面广的旅游交流为民心相通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游客在异国他乡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感知当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各国各地区的历史遗迹、美食美酒、民俗节事等文化项目备受游客喜爱,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持续繁荣的旅游消费有力拉动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大规模的跨境旅游消费,有效扩大了餐饮、住宿、交通、商业、文化休闲等行业的市场基础。为当地带来更多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根据WTTC的统计,2017年,亚洲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高出全球平均水平。尤其对马尔代夫、中国澳门、柬埔寨、格鲁吉亚、塞浦路斯、泰国等国家及地区而言,入境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贡献尤为突出。
旅游市场的繁荣来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亚洲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出境旅游尤为人民向往。游客要参观访问那些承载共同价值和家国情怀的文化遗产,也要深度体验异国他乡日常生活的美好。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戏剧场、美术馆等文化空间,超市、特色餐馆、咖啡馆等居民日常生活场景越来越成为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并成为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旅游市场的繁荣有赖于国家和地区对民意的积极回应。为保障国民的旅游权利,扩大旅游交流,中国与亚洲各国各地区建立了多种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中日韩、中蒙俄、中国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旅游部长会议,以及中国与印度、哈萨克斯坦、老挝、东盟各国开展的旅游年活动,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
旅游产业的成长离不开市场主体在投资、项目、产品和服务等领域的持续创新。中国旅游集团、携程、途牛、马蜂窝、穷游,日本JTB、全日空,印度塔塔、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等商业机构,以及各国各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戏剧院团等公益机构,通过其精益求精的创新活动,保障了游客在亚洲各地自由而有尊严的行走。
各位部长,各位嘉宾,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并存的今天,我们也关注到亚洲各国各地区在签证、移民、税收、安全救援、语言环境等涉旅政策,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对跨国旅游投资而言,还存在市场准入、关税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在国家合作框架和地区交流要点,旅游合作的战略摆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在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中把旅游提升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务实推进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来常往。通过旅游过程中主客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交往,文明互鉴才能落在实处。要务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让文化和旅游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得到有机统一。要在首脑会谈、国事访问和高官交流中设置更多的旅游议题,并通过统计测算和专业评价实施效果实时监测和评价。
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在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中接纳更多的涉旅市场主体。在旅游发展体系中,私营机构和商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甚至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各对话机制与合作平台都要尽可能增加企业家交流机制,吸引旅行商、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文化创意、餐饮、商场商店等商业机构广泛参与。
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在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中扩大教育、科研、智库和传媒机构的比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智库和传媒机构的深度参与,将为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与人才支持。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旅游研究院已经完成了《老挝锦囊》、《柬埔寨锦囊》、《缅甸锦囊》等旅游路书。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重要研究亚洲地区安全和负责任的旅游项目。我们愿意与涉旅教育和研究机构对接,在数据交换、研究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亚洲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
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在旅游交流和文明对话中更加重视科技的作用。科技正在改变旅游的世界,创业已经照耀了旅游的星空。面对汉语、日语、韩语、越南语、柬埔寨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斯瓦希里语等各不相同的语言环境,很难想象没有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技术,自由行的客人该如何与当地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政策引领、规划引导,加快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等新科技的场景应用,促进“科技+”“文化+”“旅游+”相互赋能和融合发展。
祝愿亚洲旅游明天更美好!(原题《旅游对话文明——亚洲文明对话平行论坛专题报告》)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戴斌:旅游对话文明 亚洲旅游交流合作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