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兰州、昆明、深圳六座城市相继放宽外摆经营活动。这是继2020年释放出信号之后,再一次让“地摊经济”走向聚光灯下。
把本地文化特色融入“地摊经济”,才能真正用“人间烟火气”来吸引游客,用融入本地生活的体验留住游客,让地摊经济为旅游城市建设加分。
究竟哪些城市适合“摆地摊”,正在谋求夜经济、深度休闲游的旅游城市必定在列。卷土重来的“地摊经济”如何重新找到市场与定位,打破以往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最终考验的是一座城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管理协调发展的综合能力。
城市综合能力的考验
一直以来,接地气的“路边摊”被视为城市的烟火气所在,不仅丰富了消费形式,还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增收问题。
但不可忽视的是,“路边摊”长期饱受影响交通、破坏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诟病,并在一段时间里曾被取缔。
这一切终结于2020年中央文明办的一则公告。
2020年5月,中央文明办公告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中央文明办新规发布后,如何实现统一、规范的管理,如何确保商品安全和店家诚信度又成了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在各地政策中,普遍涉及到划定摊贩经营场所、规范外摆经营管理和个人设摊行为,以及放宽时间、丰富业态等内容。
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指出,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
杭州市则对场、业态、营业时间提出了针对性放宽政策。针对场地,步行街区不限于门面区域,可适当占用公共空间;针对业态限制,除烧烤等重油烟外,允许传统餐饮商家设置顾客临时等候区、就餐坐席等外摆;针对营业时间,商业外摆设置时间放宽至24小时,住宅和其他噪声敏感建筑区周边,原则上不得超过晚间22时。
在监管方面,北京市提出了由经营者向所在街道进行网上报备,由街道对细则落实情况进行监管;深圳市则明确规定了具体的罚款措施和没收物品的处置方式。
“地摊经济”的松绑,实际上是一场主体极其复杂的博弈。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政策正在从偏重效率开始向重视公平竞争转变。受此影响,众多社区小店和个体经营户等小微商业主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表示,地摊经济考验的是城市放活经济的能力,地摊经济产生于城市宽松的管理环境中,培育的是小快灵的业态,支撑的是面向城市新个体的营商环境,这都是和简单一刀切式的城市管理背向而弛的,依托宽松的市场条件放活城市经济,具有更高的管理精细度,要有更高的对市场经济的把握和推动的能力。
新老业态的改变与突围
“地摊经济”不仅是最接地气、最具活力的民间创新创意聚集地,更是目的地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旅游吸引物。在网红流量、短视频时代,创意十足的地摊也会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如一代网红城市西安依靠“摔碗酒”等创意而爆红,宁夏怀远夜市年客流量超1000万人,杭州武林夜市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成都扬帆夜市接待客流量破10万人次等。
来源:刘鹏供图
令人惊喜的是,近两年来,“地摊经济”还涌现出后备箱夜市、潮流市集等新业态,更有像淄博烧烤这种传统美食业态脱颖而出,让地摊经济绽放出新的活力。
在后备箱集市摊主金子看来,摆摊,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谋生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更多的是为了张扬个性,寻找志同道合的玩伴。传统的摆摊模式也正在被他们所抛弃,进而寻找更多与众不同的玩法。
从去年就开始经营后备箱夜市的摊主刘鹏介绍,他现在和合作伙伴分别在重庆南滨路、北滨路、九街里共经营了5个摊位,产品有豆腐丝、烈火牛肉、鲜榨果汁等食品或饮料,每晚营收约在1万-2万元。“今年生意更加火爆了,爆款产品‘豆腐丝’都需要提前预定了。”
“如今,运营管理越来越规范了,每个摊主都需要申请摊位营业执照。特别是对于食品类摊主,除了需要提供健康证,操作上也有戴帽子、口罩、手套等明确要求。”他说。
刘鹏认为,后备箱夜市作为夜经济的一种补充,相信在一段时间内会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属于短期行为。潮流的品类本身就生命周期很短,想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集市主理人、摊主合力打造特色集市才有可能保持长期热度。
而今年最火的“地摊经济”,顶流当属淄博烧烤,凭借过硬的实力改写了整座城市的经济命脉。淄博烧烤的出圈无疑为淄博带来了巨大关注度和经济增长动力。淄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7.70亿元,突破千亿元。
最值得“抄作业”的是,淄博持续规范引导烧烤经营所建立的长效精细化管理机制。《淄博市夜间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路边摊经营的时间、地点、规模、品类等要求;建立了“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简化了路边摊经营的申请流程;实施了“一人一证”管理制度,规范路边摊经营者的身份认证和信息登记;以及加强了综合执法和监督管理,确保路边摊经营的秩序和安全。
如何更好地服务旅游业?
事实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把地摊经济作为自己的一个特色,展现给来旅游的游客。比如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尼的巴厘岛等地的市场,中国台湾的台北、嘉义等地的夜市,就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特色。
而在国内,“地摊经济”的重启成为了景区及周边夜间经济的生力军。一方面,景区的流量优势与“烟火气”的夜市经济联动,对本地商家是蓬勃商机;另一方面,对景区而言,不仅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摊位收入,更是激活过夜游,提振旅游经济的“杀手锏”。
例如,著名的开封鼓楼夜市从北宋年间繁华至今,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类似这样的“地摊特色景点”在全国还有很多。
如今的趋势是,旅游吸引日益从对景区景点转向城市兴趣点网络。金准认为,一个目的地的兴趣点吸引人程度、丰富程度以及造访目的地网络所能产生的社交价值,成为新一代旅游者更关注的造访理由,地摊经济是丰富城市兴趣点网络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现城市活力的重要支撑,要充分积极地将其纳入到目的地旅游吸引系统中来,并推广出去。
如何更好地让地摊经济为旅游业服务,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秘书长何海涛建议,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地摊业态。地摊经济在夜经济中应承担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可以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互动体验等方面持续完善,依托文化、旅游、演艺、娱乐、餐饮、艺术、体育等载体,推出有益于促进夜间消费的地摊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
二是加强夜间消费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在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交通、安全、环境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是加强地摊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地摊经济从业者的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明确经营范围和经营时间,保证市场秩序。
四是提供更多市场机会。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策略,让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摊成为文化和商业活动的一部分,为夜间市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推动地摊经济持续发展。
五是提高地摊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在培训和引导方面,加强地摊摊主的经营技巧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夜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地摊经济不仅是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更是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只有因地制宜,适度规范的发展地摊经济,才可以真正挖掘消费空间潜力,让地摊经济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品橙旅游Cici)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地摊经济再燃,旅游经济与城市秩序的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