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以香格里拉为例:后脱贫时期的旅游+乡村振兴

作者:品橙旅游

香格里拉自2002年成为云南省迪庆州的县级行政区划,以景区为重点开展了旅游“二次革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显著成绩。在2020年脱贫以后的时期,迪庆及香格里拉推动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的需要。换言之,乃时势使然。

【品橙旅游】香格里拉自2002年成为云南省迪庆州的县级行政区划,以景区为重点开展了旅游“二次革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显著成绩。在2020年脱贫以后的时期,迪庆及香格里拉推动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的需要。换言之,乃时势使然。

主要背景有四:一是迪庆大交通条件加快改善,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和高速公路预计2019年底通车,飞机航线航班不断加密,大交通必将带动县乡小交通改善;二是迪庆把旅游确定为“四大支柱”之一,“十二五”旅游接待和收入比前五年增长150%,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大河淌水小河满”,乡村旅游必然迎来兴旺期;三是全国出游加速家庭化、散客化,游客踪迹更加广泛和深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景区到稍远的村寨已是必然;四是全国旅游产业都在转型升级,如何从奔跑式的“打卡”观光,向休闲和深度游转变,如何从以景区经营为主的“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发展跨域,成为旅游行业必然性选择。

推动“旅游+乡村振兴”的实施,应该把握三个基本目标:一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旅游的催化剂和融合剂作用,把相关各业带动发展起来;二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综合目标,即十九大确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目标;三是如何巩固农民的脱贫成果,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富,在经济上实现脱贫的同时,在精神和素质上也实现脱贫,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of

一、积极开发精小化项目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县乡以下发展旅游,按照常规而专业的认识,当前重点应发展精小化项目。这既与乡村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匹配,也对应了旅游散客化、自驾化的趋势。这些项目包括旅游吸引物(包括但不局限于景区)和食宿条件。当然,项目的精小化是有若干附带条件的。

–扩大旅游产业分布。由目前的以城镇、大景区为中心,呈片区状、条块状的分布,进一步向纵深和全域拓展,将旅游产业更广泛地向乡村下沉,围绕交通干线和自然村落去布局,呈现树根状、章鱼触须状、网络状的分布。例如,随着州际间交通瓶颈的打通,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就应开发出片区和节点的代表产品,不仅有峡谷深切的大江奔流,还应有滨江风光、峡谷人家、劳作景象、世态生活、民族习俗、宗教文化。

–丰富旅游吸引物种类。游客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不局限于香格里拉,还遍及整个迪庆州;不仅在已有的大景区,更应在县以下的乡镇村落。让游客通过乡村体验、民俗探访、户外徒步、野外寻幽、峡谷探险、冰川科考、房车野营、星空仰观、宗教朝觐等,领略滇西北原生态的地质奇观、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就是圆了自己的“香格里拉梦”。设计开发的旅游项目越是丰富,就越会有充分的出游选择,以及心甘情愿的旅游消费。“茶马古道”是滇西北知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香格里拉的重要人文景观,可以参照甘肃瓜州研发的“玄奘取经之旅”,开发出包括观光、徒步、体验、野外等系列产品,任由游客分段参与、跟随马帮出行。

–投资开发要小而精。乡村的旅游投资,不应强调大集聚,而应适度的分散;投资量上,不必追求动辄10多亿以上的“大项目”,而应是小投资、快收益;重要节点上,由于一时交通制约和人流不足,可暂时因陋就简,分阶段逐步到位;接待食宿上,不必追求多大规模,能够接待一家人就行。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民宿模式,仅以原住民多余而可独立分割的房间作为民宿,未必要单独新建乡村旅馆,这或许更适于客流量不大的散客出游之需,如探险者、摄影家、独行侠、旅游达人。

–突出外在和内涵特色。这主要缘于独特的地域。应该首先在外观上体现特色,包括地域、环境、民俗、建筑、餐饮等特色。以食宿条件为例,应该充分显示地域特色,如当地的餐饮特色荞粑粑、牦牛火锅、山野菜、酥油茶等,就如同怒江有狹拉、漆油鸡,林芝有石锅鸡一样。民宿或客栈则以地域建筑特色为首选,如石板房、杈杈房、黄板房、木楞房、土坯房等,应在不同县乡有所选择,内饰和家具也应带有地域特色。

二、拓展“旅游+”业态内涵

发挥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对应当下旅游市场需求,让县以下的旅游开放增量对全州旅游存量发挥调节、补缺和完善作用。目前,全国旅游业发展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面临客源不足,原因是内涵简单、雷同和枯燥。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应以“旅游+”的全域旅游理念,统筹整合域内相关资源,以融合扩内涵、添卖点,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旅游+农事活动、农耕文化。要在传统农家乐的基础上,让游客观赏和体验滇西北特色的农耕业态与生活,如硕都湖周边的青稞的收割与晾晒、茨中一带的葡萄采摘与酿酒。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向着进一步产业化的方向开发,例如,昆明安宁八街的玫瑰产业,由最初的鲜切花、苗木出售,到玫瑰花与食品、饮品、化妆品、日用品、工业品的融合,形成了100多种的玫瑰系列产品;浙江仙居县的杨梅栽培及专题博物馆,也是大致类似的案例。

cof

–旅游+林业、林下经济。常言道,“砍树”不如“看树”,很多古树名木,本身就是著名的一景。例如,版纳原始森林中的老茶树、神树,吸引了很多旅游者;迪庆的自然保护区内也有不少珍稀植物和动物,如秃杉、榧木、珙桐、红豆杉,还有名贵的中草药和菌类,如贝母、虫草、雪莲、红景天、绿绒蒿、虫草、松茸、松露等;有滇金丝猴、羚牛、小熊猫、雪豹等。在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下,开发“跟着我去寻找”(金丝猴、小熊猫或虫草、松茸)的户外体验活动,肯定会有无穷的号召力。再如,体验一下山野人家、森林人家的生活,也是“诗与远方”的最好诠释,既可开发为很有特色的小众产品,也很容易热销为“网红”。

–旅游+畜牧。跟随牧民白天放牧、挤奶,夜晚住毡房、帐篷,数夜幕下的点点繁星,听狐咽狼嚎,感受一把“天苍苍,野茫茫”的豪放与浪漫,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体验旅游。

这些项目虽然仍可被视为“农家乐”之类,但内涵上却丰富多彩了不少,可以让游客深入体会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韵律和奔放浓郁的民族风情,这或许也就是游客所追寻的香格里拉。

三、发掘文旅融合的市场卖点

文化是迪庆和香格里拉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找到了文旅融合与市场的契合点,也就找到了资源“变现”的增收渠道,就等于为当地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源泉。

–倡导香格里拉生活。这是一款休闲+度假+体验的优质旅游产品,档次可高可低,形态和内涵可多种多样。煨桑、礼佛、朝寺、劳作、生活、节庆等生活细节,可融合为一条龙的地域性生活方式,也就是外地游客所向往的香格里拉,这就如同杭州灵隐寺一带所洋溢的静谧、礼佛和休闲氛围,令无数外地游客心向往之。迪庆只要维护宜居生态环境,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持原生态生活定力,长期呈现洁净的生态、淳朴的生活、浓郁的民风、虔诚的信仰、和谐的社会,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景象就会在游客心目中永存。在这个旗号下,发展休闲度假将大有可为。

cof

–搞好小演艺。既是旅游要素,也可以是吸引物。迪庆民族民间艺术兴旺,有不少高水准的原生态歌舞。譬如,叶枝的“阿尺木刮”,塔城的藏族舞蹈,都是极具观赏性的艺术表演。应积极探索服务游客的演出形式,如何不受场地局限,如何小型化,如何灵活多样等。就像大理剑川白族歌后李宝妹、歌王姜忠德在景区、在节会的表演;还可搞户外打跳、歌舞伴餐、家庭聚会等,如德钦县的“藏家乐”。

cof

–做活“非遗”。迪庆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8项,省、州、县级202项,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州、县级传承人435人。这些“非遗”项目对游客的展示,应尽量活龙活现地展现“一条龙”全过程,而不应只是博物馆式的“成品”陈列。如果全方位地展示各个形态的非遗技艺,将非遗的生产、加工和演示都展示出来,就可能开发出具有观赏性、科普性、体验性的专项旅游产品。而民俗、仪式、歌舞类的非遗,则可吸纳游客参与和观赏,例如,成人礼,非遗闹春,祭山祈福等。

–过好节庆。民族民俗节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倡导节庆原生态,不随意添加现代元素,做好筹备和组织工作。要通过提前的宣传,招徕更多的外地游客参与,在组织和筹备办好节庆的同时,积极探索较为可行的赢利模式,例如,节庆道具、服装出租、零食销售、土特产展销等。

–做好文创。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创日益成为超越旅游纪念品的一个产业。除了开发带有香格里拉风格的旅游商品,如高原、绿色、生态的土特产品,宗教特色的礼器、乐器、工艺品和藏香,还可通过与专业的文创机构合作,授权开发香格里拉IP的系列文创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销售,既可开辟赢利的新渠道,又可叠加品牌性影响。

–服务朝觐与禅修。迪庆是宗教富集之地,有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东巴教、道教、原始本教,神秘而深邃的宗教文化,引来了海内外众多的朝觐者和香客。以转山者为例,有“大圈”与“小圈”之分,有平常年份与藏历马年、神山本命年之分,这些自发的前来者数字庞大,积极做好对他们的沿途服务,也是旅游服务的一部分。

四、构筑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

营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既是振兴乡村、造福村民的重要要求,也是吸引和留住游客的必要条件。在各地农民脱贫以后,道路、水电、居住条件都在改善,向往城市化、现代化的心态明显加剧,这些变化对生态宜居提出了现实挑战。

cof

–生态宜居。环境应绿水青山、生态优良;择居应依山傍水、静谧清幽;既交通相对便利,又勿紧邻公路,防止噪音过大。

–卫生整洁。无论是村落,还是独居,都应无散放垃圾,无污水流淌,无厕所和畜圈臭味,无飞舞蚊蝇。

–传统风貌。游客感兴趣的是传统风貌的建筑,而非一般城镇化楼房。在民居修造过程中,应有控制、有规划、有导向、有参照,避免私搭滥建,尽量尊重传统风格,避免出现异型建筑。尤其是防止不城不乡、不土不洋,防止在移民搬迁或新村建设中,搞整齐划一的成排连片的房屋,像是灾民的临时救助安置点。

–有原住民。宜居的前提是原住民达到一定的居住比例,而不是在脱贫致富以后,把老旧村落和屋宇出租给外地商户。若绝大多数居住者是商户和游客,就不可能延续传统文化,也不能视为生态宜居和宜居宜游。

–公共设施。除了家家户户的整洁便利,处于便利游客的需要,还应配备必要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服务。

五、做好多方面的措施保障

搞好后脱贫时代的旅游+乡村振兴,要着眼于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在脱贫以后的发展致富、乃至农民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各项相关措施的配套与保障。

–改善乡村通达性。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应抓住丽香铁路和高速路即将开通、飞机航线航班不断增多的机遇,结合云南省新农村建设及乡村“三通”工程,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可进入性,以便利广大散客和自驾者进入。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将临时的、分散的、小量的旅游资讯传达出去,建立游客与乡村旅游供给的通畅渠道,是做好旅游+乡村振兴成功的保证。要按照“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工作要求,做好线上线下的相关工作,发挥互联网平台的资讯引导作用,将广大自助游、自驾游客吸引到乡村。

–提升乡风文明。旅游是乡风文明的促进力量。要引导农民增强民族自尊,树立发展自信,热爱自己家乡,积极传承传统生活方式;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增强开放和交往意识,学会与游客打交道,文明礼貌待客,规范周到服务。可以像昆明东川区的一些农户,与摄影者、探险者、旅游者建了长期稳定的联系,什么时候花儿开了、土地红了、要发泥石流了,就与之通风报信,游客来了就住到当地农家。

–加强职业培训。乡村旅游的各类实用型人才,关键要靠不断的职业技能培训。当地可与高校合作,可与星级酒店、旅行社、大型酒店合作,开展长期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也可通过多方位引进、留住和培育旅游创新型人才,建立一支适应县以下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文化传承的文旅人才队伍。

–维护原住民利益。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传统文化资源,都与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密切相关,他们是理所应当的文旅资源开发的收益者。应当建立一种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向原住民倾斜的收益分享机制,例如,应从旅游发展的收益中提取一部分,以补偿孤独失能老人、困难家庭,奖励对乡村旅游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群,既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必要保障。

脱贫之后的旅游与乡村振兴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课题。虽然总体发展条件改善了、农民脱贫了,但新的问题也在陆续出现。期望迪庆和香格里拉在这方面的探索,能够为全国类似地区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高舜礼)

(本文系作者在2019迪庆端午赛马节暨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闭门会的主题演讲,略有删节)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以香格里拉为例:后脱贫时期的旅游+乡村振兴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